2020-05-07 10:54 瀏覽量:17740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4月30日零時起,北京、天津、河北下調防控響應等級;5月2日零時起,湖北一級響應也調整為二級響應。至此,全國所有省份均解除一級應急響應。今年的“五一”假期是自2008年調整節假日放假方案以來最長的一個“五一”假期,與此同時,還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后的首個小長假。因為疫情而暫停的各種消費需求正在逐漸釋放,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家門,出現在商場、農家樂和景區,積攢了數月的消費潛力,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正有序釋放。
北京 餐飲業復蘇跡象初顯
伴隨應急響應級別下調,“五一”期間,北京餐飲市場迎來一波消費高潮,各大商圈出現回暖態勢,餐飲企業客流和銷售額同步回升。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劉梅英在5月5日舉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節日期間,北京餐飲行業營業額已恢復至同期水平的50.9%,同比降幅較一級響應下收窄13.7個百分點,復蘇跡象初顯。
客流回升 商家抓緊時機促銷
北京朝陽區長楹天街購物中心四樓、五樓的餐飲區域,分布著黑雞小館、老屋川菜、蝦小俠、新辣道、太二酸菜魚、新旺茶餐廳、湊湊火鍋等數十家餐飲品牌。與以往相比,今年小長假最后一天午餐時間顧客不多,不少以往需要排隊等候的門店前都空著一排凳子,大部分門店的客人都較少。
5月5日中午12點左右,正值用餐高峰,多家餐廳工作人員向過往的行人發菜單,而在往年這個時候,菜單大多只在店門口發,服務員都忙著在店內招待顧客。
還有不少餐廳在店門口醒目的位置上掛出促銷信息。湯城小廚打出“吃避風塘送109元代金券”的促銷活動,活動日期為5月1—31日,但活動僅限堂食;黑雞小館也在門店醒目的位置掛出了優惠活動信息;云海肴推出“滿100返100電子代金券”的優惠活動。
在四樓美食城的中間位置,黑雞小館餐廳里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該餐廳共有29張餐桌,此時上座率在70%左右。“五一”期間,堂食人數明顯增加,但是和往年正常水平相比,客流量下降了50%左右。
黑雞小館店長成女士表示“,往年正常情況下,餐廳在周六日每日營收4萬元左右,周一到周五每日的收入也能達到2萬元左右,現在即便身處小長假期間,餐廳每日營收才達到2萬元左右,營收水平也就恢復到疫情之前的50%。”
疫情期間,餐飲行業迎來寒冬,大部分餐廳處于虧損狀態,黑雞小館也不例外。成女士透露,“4月一個月我們才賣了24萬元,正常情況下,我們這家門店一個月營收在85萬元左右。”
為了吸引更多顧客消費,黑雞小館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自救措施,比如,“五一”期間,門店推出儲值1000元送5千克山黑豬去皮五花肉,儲值3000元送1000元再送5千克山黑豬去皮五花肉等優惠活動來吸引顧客。
羞答答的鐵公雞餐廳位于購物中心西區五樓的西側,在該商場的營業時間還不到一年,談到疫情對餐廳的影響,該店店長表示,即便是“五一”期間,門店的客流量比正常情況下還是少了很多,“也就是以前平時的四成左右,此前我們這么大的店一天才收入幾千塊錢”。
應急響應降低 餐企防疫措施沒有松勁
劉梅英表示,放心環境助力餐飲回暖。餐飲企業落實“不扎堆、少聚集”要求,采取線上線下結合、分時段就餐、多業態聯合等方式,助行業回暖。與此同時,北京餐飲企業復產復工防控也不松懈。劉梅英稱,“放心餐廳”創建工作得到廣大餐飲企業積極響應,已有1400余家餐廳申報,其中已審核通過并于5月2日首批公示201家,5月4日正式發布并掛牌。
在長安記·酒肆門口,經過登記、測溫、洗手等一系列操作后,顧客才被允許入內。店長沈女士介紹,為了給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就餐環境,餐廳目前還是嚴格執行疫情期間的防疫措施。“每桌客人就餐后,工作人員會及時將餐具撤回,并對餐位進行全方位消毒。”
新旺茶餐廳位于長楹天街購物中心五樓東區,5月5日下午2點左右,就餐高峰期過后,仍然有不少消費者在餐廳內就餐,餐廳門口也有不少市民不時地走過來翻看菜單。在新旺茶餐廳正門口的桌子上放有一張登記表,進店就餐的顧客在登記聯系方式、測體溫后才能進入餐廳就餐。此外,門口還放著一個“無接觸外賣取餐區”的白色盒子,用來盛放外賣。
在通州萬達四樓的正餐區,有旺順閣、外婆家、避風塘、大娘水餃、味千拉面、云海肴等知名餐飲品牌。5月5日下午5點左右,通州萬達四樓的一家重慶火鍋店內,稀稀疏疏地坐著幾桌消費者就餐,店門口不時有市民走過,但并沒有駐足停留。“疫情防控級別下調以后,我們門店的客流量開始回升,以前都是分桌隔離坐,現在可以不用隔著坐了。”店員說。
“之前沒有營業,員工回家了七成。”外婆家通州萬達店負責人說,由于幾個月不上班,很多員工撐不住了。“疫情期間的基本工資需要員工復工后,回到餐廳上班才發放,但有的員工堅持不住就辭職了。”
在堂食方面,這名負責人表示,“五一”期間外婆家的堂食水平能恢復到疫情之前的70%左右,疫情期間的外婆家的堂食水平只有疫情之前的50%左右,“去年這個階段,一天能做4萬元左右,現在只能做2萬元”。
(彭宗璐)
上海 線新經濟顯山露水
上海市商務委日前發布,由中國銀聯聯合支付寶、財付通提供的實時數據顯示,自5月4日20時啟動“五五購物節”后的24小時,上海地區消費支付額達156.8億元。
從4月23日上海市政府宣布促消費方案以來,各類市場主體“你追我趕”地制定出臺各種活動方案。直播、秒殺、書記市長帶貨、探店、打卡、消費券......新招舊招輪番上陣。
淘寶主播們為上海產品連開1萬場直播,這場消費盛宴背后,在線新經濟的優勢也開始“顯山露水”。
在購物節帶動下,上海消費者上淘寶直播搶購商品的熱情高漲。5月4日晚,奧運冠軍吳敏霞和知名主播李佳琦也一起為上海老字號帶貨。
沈大成的2萬份蟹粉小籠,5秒搶光;2萬份光明優加純牛奶,10秒搶光;10.2萬份來伊份巖燒乳酪,20秒搶光。
東方衛視“五五購物節”節目播出期間,盒馬鮮生上架的50萬只湖北小龍蝦被全部搶空。
在長寧區來福士廣場的盒馬鮮生會員店,來搶購的顧客一早就推著購物車排隊等待開門,開門后不到半小時,海鮮缸里的五五折鮮活小龍蝦就被撈空,門店迅速聯系大倉進行二次配送。
在長寧,“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產業集聚,線上賦能線下,平臺賦能企業的效果,在此次購物節中被放大。
5月5日上午,長寧任命了13名“長寧好物推薦官”,他們將在接下來的虹橋消費季參與特色商場、街區、餐飲門店和各類商品的直播。智能售貨機、無人販賣機等智慧零售終端激活線下消費,無接觸配送等新型消費模式進一步落地。
疫情期間發展起來的線上新服務模式,為實體企業提供了新發展機遇。在疫情初期有效減少了實體經濟損失,后期則發展成新的增長點。
例如一些高端餐飲店也開始轉型做線上外賣,一些特色外賣套餐受到白領人士的喜愛。堂食恢復后,外賣套餐依舊保留下來,反而成為這些店鋪新的增長點。
虛實緊密結合,消費邊界不斷拓展,市場活力加速顯現。
(來源:人民日報)
武漢 城市煙火氣正在回歸
“五一”小長假期間,武漢不少商場推出消費券等多種形式的促銷手段,吸引市民走出家門,來到商場“逛吃逛喝”,開啟“買買買”模式,沉寂已久的商場正逐漸恢復人氣。
“饞了幾個月,這是吃得最爽的一次!”5月1日上午,江岸區吉慶街蔡林記熱干面館,63歲的“老武漢”曾林香進入店內,熱干面、豆皮、米酒......一口氣點了五六種吃食。
在吉慶街,德華樓、老通城豆皮等多家“老字號”餐飲店均已開放堂食,武漢市民進店需出示健康碼、測量體溫、雙手消毒,進店后單人單座,餐桌之間相隔1.5米以上。“恢復營業以來,我們越來越忙,現在每天要做1000多碗面。”蔡林記吉慶街店店長周秋香笑著說“,武漢人離不開熱干面!”
從外賣到堂食,武漢餐飲業逐漸恢復生機,城市的煙火氣正在回歸。武漢餐飲協會會長劉國梁介紹,目前全市5萬多家餐廳已有13.3%恢復堂食,45.6%恢復外賣,每日餐飲外賣單量超過10萬份,各行各業的復工復產也帶動了武漢餐飲業的全面復蘇。
5月3日下午,武昌區漢街萬達廣場大門口,幾名顧客正在掃碼,將健康綠碼展示給門口的保安,測量體溫后進入。一樓大廳內,戴著口罩的人們來來往往,一家奶茶店門口排起了隊。服務員介紹,現在已恢復了進店消費,但要求同時在店里的顧客人數不能超過10人。
購物廣場的四樓主要是餐飲區。一家川菜店門口,等待區的椅子上坐了幾名等叫號的顧客,店內一些餐桌上還有“隔座專用”的提示貼紙。“我們4月底剛剛恢復堂食,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客人用餐時必須保持1.5米以上的間隔。”店長夏洪波介紹,平常店里可以坐100多人,現在最多只坐50人。
在另外一家浙菜館,大廳內有兩臺機器人穿梭其中送菜。“盡管沒有服務員效率高,但使用機器人可以減少人員接觸,并且也顯得服務很新穎。”店長李青說。
據了解“,五一”期間漢街萬達廣場復工率達到95%以上。“除了兒童教育、健身、影城、KTV等限制性業態,商場所有服裝店和餐飲店已經恢復開放,銷售客流逐步回升。”漢街萬達廣場負責人介紹,小長假期間,商場每天還發放600張滿減消費券,助力消費回暖。
數據顯示,“五一”期間,武漢廣場商圈、楚河漢街商圈日均人流量均突破10萬,江漢路步行街商圈、戶部巷日均人流量為假期前的兩倍多。5月1—5日,武商、中百、中商、漢商、工貿五大商業集團預計實現銷售額7.05億元。
上一篇:新疆和田線上產銷對接助力消費扶貧
下一篇:山西閉環監管確保返校師生飲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