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av影片在线播放-久久这里只有精品热免费-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逼逼-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要聞 > 正文

總結2020年行業關鍵詞 展望2021年凍品新趨勢

2020-12-31 10:24   瀏覽量:1074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編者按:對于各行各業來說,2020年注定不平凡。尤其是凍品行業,從年初的生意火爆至斷貨,到年末的各種限制和顧慮,更是大起大落、扣人心弦。在本年度的最后一天,我們一起回顧下凍品行業2020十大關鍵詞,為這不平凡的一年做個總結。

image.png

  1  抗疫

  2020年初,新冠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全球,抗疫作為2020年度關鍵詞絕對毫無爭議。疫情打亂了各行各業的節奏,也對凍品行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疫情無情人有情,值得一提的是,食品企業在抗擊疫情中的亮眼表現。大家捐款捐物,踴躍參與,用實際行動支持著一線人員,彰顯了社會責任與企業擔當。

  例如:2月1日,焦作市伊賽牛肉捐出價值66.5萬元的6000份伊賽牛肉干、醬牛肉腱和1000桶醫用消毒洗手液;2月3日,河南省針對目前湖北武漢市場緊缺防疫一線醫務及工作人員即時食用的速凍、方便食品,向湖北省武漢市捐贈火腿腸19000箱(39.9噸),速凍湯圓4600箱(41.9噸),速凍水餃4600箱(41.9噸),合計2.82萬箱(123.7噸)。提供這批支援物資的,是河南知名的食品“三劍客”:雙匯、三全、思念;2月5日,千味央廚為新鄉平原示范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指揮部捐贈冷凍食品5000箱;2月6日,安井食品捐贈2400件面點產品,價值24.6萬左右;2月7日,思念食品調配200萬元速凍食品……

  還有新希望、牧原、霍嘉、龍大、溫生記、圣農、標點、容大、美是等諸多食品企業,用實際行動支持抗疫。

  2  復工復產

  受疫情影響,往年正月初四初五就開始復工的食品企業,為響應國家防控疫情的號召,大多選擇了延期開工。但是,民以食為天,食品行業關系著國計民生,地位舉足輕重。為保障民生供應,食品企業在缺工人、缺物料、缺原料的困難情況下,逐步復工生產。

  艱難而有序的復工復產過程幾乎持續了整個春天。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召開會議。中央對于疫情防控的最新判斷是: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會議還研究部署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這也預示著,隨著復工復產復業復學全面推進,國民生活步入了正軌。

  回頭看這次疫情,對于速凍食品行業也是一次歷練,在人力、物力等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很多企業無論是機動性還是韌性都經受住了考驗。

  3  “競合”時代

  以前的商業活動,講的是靠競爭來搶占市場,今年這個風向有些變化——競合成為主流。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疊加速凍米面食品行業周期,在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龍頭企業優勢盡顯、一路高歌,而占據行業多數的中小企業情況似乎不太樂觀。特殊情況下,分工合作成為行業共識,“競合”時代全面開啟。

  比如,三全食品搭建產品質量伙伴聯盟,助力行業企業合作共贏;福潤食品提出“一站式冷鏈平臺打造戰略”,通過資源整合、內產外聯合、廠商聯動、平臺復制,從而更好地服務經銷商;安井、千味央廚等企業,整合供應鏈資源等等。

  4  食材供應鏈

  今年上半年,凍品“疫”外迎來政策和市場認知的雙重利好,凍品到家業務有了爆發式增長,資本也開始加碼凍品食材供應鏈平臺。

  今年2月25日,冷凍食材B2B供應鏈服務平臺——凍品到家,完成3500萬元人民幣A3輪融資,由梅花創投領投,不惑創投、魔量資本跟投,資金將主要用于加強對上游工廠的整合賦能和市場擴張。

  3月25日,優鮮供應鏈有限公司宣布,新凍網完成了數千萬元的Pre-A輪融資,由九合創投獨家投資。據新凍網創始人、CEO李善領介紹,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人才梯隊建設、成立新倉及信息化改造等。

  5月21日,專業預制菜研發及供應鏈平臺——找食材,也宣布獲得來自青松基金、零一創投的A輪、A+輪共計8000萬人民幣投資,極值資本為本輪融資獨家財務顧問。加上2019年9月獲得的來自銀河系創投的3000萬人民幣天使輪投資,找食材在一年內共獲得超過1億元人民幣投資。

  行業人士認為,新型供應鏈平臺替代傳統貿易是大勢所趨,會有越來越多資本關注這個賽道。

  5  直播帶貨

  直播是這幾年出現的一種業態,但在疫情期間卻釋放出巨大威力,最直接的就是帶貨能力驚人。

  小酥肉、鎖鮮裝火鍋料、水餃、雞排、小龍蝦等速凍產品,都已被送進直播間,創造秒光的戰績。例如:正大食品繼去年8月聯手李佳琦,10分鐘售出18噸爆漿雞排之后,今年4月雙方再度聯手,秒光5萬多份爆漿雞排;而在薇婭直播間,21萬包安井鎖鮮裝秒空,總計銷售額超過330萬元。

  企業CEO、明星等相關人士也走進直播間,開啟直播帶貨模式。例如:思念食品CEO王鵬聯手李晨開啟直播首秀,為思念金牌蝦系列帶貨;淘寶聚劃算百億補貼官方直播間,安井鎖鮮裝出現在影星劉濤(花名“劉一刀”)的推薦中;天貓Club、天貓美食、喵鮮生推出的全網首檔高端料理品鑒直播中,當紅主播陳潔kiki與知名主廚聯合推薦了海霸王正宗臺灣風味香腸;遼寧吳大嫂食品的菌湯鮮肉小云吞,則亮相京東直播間。

  不過,直播帶貨火爆,但也不乏翻車的案例。另外,坑位費、傭金、配送費等費用加在一起,凍品企業能否賺錢也打一個問號。所以,速凍食品廠家或經銷商都在做的直播帶貨,該風口還值不值得追,是否值得花大力氣去做,值得探討。

  6  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在兩年前就被視為風口,但在2019年,發展有些停滯。2020年,一場疫情,讓這個賽道峰回路轉,迎來高光時刻。疫情期間,不少社區團購平臺訂單量暴漲,徹底將其拯救了過來。看到社區商業的新機遇,速凍食品行業也積極行動。

  廠家方面:雙匯、三全、千味央廚、龍大肉食等紛紛爭搶“社區合伙人”,還有很多廠商率先把凍品送上社區團購平臺,銷量很不錯;經銷商方面,一些有先見的經銷商主動轉型,搭建團購平臺、組建團購群、招募團長……

  而隨著阿里、美團、滴滴這些互聯網巨頭加碼,社區團購的熱度飆到了極點。大額補貼、低價、秒殺等奪人眼球的字眼,在吸引大量流量涌入的同時,也給背后供應商帶來了改變。首當其沖的就是,原有的供應體系被打亂,經銷商、商超等受到巨大沖擊。

  不管是互聯網巨頭、食品頭部玩家還是經銷商,都在努力找準自己的定位,以求長期立足。未來,誰又能笑傲江湖,讓我們拭目以待。

  7  火鍋燒烤食材新零售

  選址社區門口左右,瞄準家庭吃火鍋的場景,“一站式”提供所需各類食材,方便、快捷、貼心,懶人經濟下,火鍋燒烤食材超市業態迎風起飛。

  今年疫情期間,全國人民“禁足”在家,但吃火鍋的愛好沒有隨之消失,只是把“鍋”轉移到家里了。而這股前所未有巨大需求,給火鍋燒烤食材超市業態添了一把大火,一下燒出了幾十個品牌。除了一馬當先的鍋圈食匯,懶熊、鄒立國、巧樂廚、涮便利、九品鍋、Hi大明、速配齊、餐便利、鼎匯豐、川鼎匯、我的鍋、鍋先、自然饞、鼎哆味、煙火客、信良記、草緣食尚、舌得饞貓、川小兵等眾多入局者也競相開店。

  資本青睞,疫情助推,業內人士探索這種新零售模式的熱情高漲。為此,中國食品報社冷凍冷藏食品研究院、冷凍產業周刊于12月8日成功召開了“2020首屆中國火鍋燒烤食材新零售大會”,薈聚新零售品牌、資本、新技術、食材供應商等相關各方資源,圍繞火鍋燒烤食材新零售的發展,進行了深度交流,促進行業更快更好發展。

  8  植物肉

  越來越多的植物肉被端上中國消費者的餐桌。今年以來,從端午節五香牛肉味、梅干菜五花肉味、咖喱牛肉味等植物肉新肉粽,到全面上市的植物肉新月餅,植物肉食品不斷提高市場滲透率。

  植物肉雖說是在資本的裹挾下狂奔,但對于食品企業來說,也是一個機遇,不少廠家都已推出相關產品,比如正大、灣仔碼頭、必斐艾等企業都從水餃切入,向家庭消費挺進。

  巨頭紛紛在中國試水“人造肉”產品,受此影響,A股市場人造肉概念版塊應聲走高。與火熱的資本市場相反,植物肉似乎在中國并不受到消費者市場的待見。也有行業人士認為,中國市場與西方不同,人造肉并不會對傳統肉市場造成沖擊,只是為豐富人們餐桌提供一種營養選擇。

  9  預制菜

  預制菜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預制菜就與料理包一起風靡日本。2005年前后,預制菜開始搶灘中國市場,隨后的十幾年一直處于“猥瑣發育”狀態,借今年疫情才正式走紅,預制菜也不再是后廚里“不能說的秘密”。三全食品董事長陳南,在今年8月份的千商大會上就明確指出,“預制品,將成為速凍行業發展新機遇”。

  12月10日,蘇州市味知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申請獲證監會通過,將于上交所上市。半成品菜第一股的正式誕生,也將半成品菜這個藍海再次推到了聚光燈下。

  事實上,三全、正大、雙匯等行業大佬,在疫情爆發之前就推出了預制菜產品。今年疫情期間,海底撈、盒馬、西貝等餐飲、新零售巨頭,也瞅準時機“殺入”了這個領域。

  鑒于目前我國預制菜占凍品市場20%左右,而在飲食習慣類似的日本則占到60%,這意味著預制菜未來將有潛力成長為萬億級市場。

  10  進口冷鏈食品追溯

  自從多地曝出進口魚、蝦、肉檢出新冠陽性,進口冷鏈食品成為關注焦點。截止到目前,涉及的凍品品類不斷增加,從進口水產到進口豬肉制品,再到凍牛肉、雞肉等,多個凍品品類已中招。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復的情況下,相關部門對進口冷鏈加強了防控。

  為防控可能的冷鏈食品風險,國家迅速建立了追溯體系,多地冷鏈追溯平臺也已經上線,全面推進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建設,進一步強化新冠病毒輸入風險“物防”措施。

  目前,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上線運行。以“異構識別”等技術創新,突破追溯管理中面臨的“信息孤島”難題,實現跨區域數據互通互認。接入全國平臺試運行的各個省(市),冷鏈食品首站進口量占全國90%以上,基本實現從海關入關到生產加工、批發零售、餐飲服務的全鏈條信息化追溯。

  另外10%同樣可以實現追溯,只不過在方式上和信息化手段略有不同,主要通過紙質臺賬、進貨憑證等方式來記錄追溯信息。

分享到:

上一篇:“致敬阿膠人”匯集行業創新思維
下一篇:湖北大學創新新冠病毒檢測方法 特異性和準確度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