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11:29 瀏覽量:10925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冬季,稻田收割后,農田“閑”了下來。然而,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興賓區五山鎮,稻田經冬不閑,“淺圍溝”里的小龍蝦肥美活躍。2020年以來,來賓市利用其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加快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興賓區創建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為契機,大力發展設施漁業、稻田綜合種養、大水面凈水漁業,探索多元化、現代化漁業養殖模式,走出一條綠色、生態漁業健康養殖發展的新路子。2020年,來賓市大水面生態養殖面積達7.1萬畝,全市水產品產量預計達6.3萬噸,同比增長7.8%。
2020年,來賓市借助在興賓區五山鎮建立的“桂建芳院士工作站”和“廣西興賓小龍蝦科技小院”技術支撐平臺,推廣“淺圍溝”稻田綜合種養模式,采用挖淺溝、筑埂、設網、安裝進排水等措施,對稻田進行改造后,得以利用冬閑田反季節養殖小龍蝦,促進稻田生態種養綜合效益的提升,取得了“穩糧、促漁、提質、增效、生態、節能”顯著效果。
目前,來賓市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已達1萬多畝,實現年產優質稻7500噸,年產小龍蝦、禾花魚、田螺等水產品3000多噸,實現稻漁綜合總產值1.3億元,其中稻米品牌“北回桂稻”和水產品牌“三利小龍蝦”雙雙榮獲供港產品STC認證。
2018年以來,來賓市利用發展陸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造價低、見效快、節能減排的優勢,作為扶貧產業項目進行推廣,成功引進企業投資,開創了來賓市陸基循環水生態健康養殖新模式。該模式的引進,解決了水產養殖對池塘、水庫等自然水域的高度依賴和漁業養殖尾水處理問題,實現“一水三用”。
目前,通過示范基地與科研單位合作研發,該養殖模式已取得國家3項實用新型技術專利。去年,來賓市已建成陸基圓(方)形池5100立方米,預計可實現養殖年產量16萬公斤,產值達430萬元。在建的忻城縣集裝箱循環水健康養殖基地,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占地面積達500多畝,基地建成后,高位池將達1000個,年產優質魚可達1.4萬噸,其中銷售鮮活水產品0.4萬噸,加工魚片原料1萬噸,可安排200多個就業崗位。
利用境內水系發達、水體豐富的天然優勢,來賓市在三利水庫等21座國有水庫全面推廣大水面凈水生態漁業健康養殖。通過與第三方養殖企業合作,以修復水庫生態為前提,全市建立大水面生態凈水漁業核心示范區1.9萬畝。示范區采取“以漁凈水、以魚保水”技術,搭建水庫智慧水域生態資源管理系統,定期監測水庫水質,科學地投放微生物制劑、濾食性魚類和小型肉食性魚類,通過輪捕輪放的養殖模式,發掘水庫生物資源承載力,保證水產養殖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