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av影片在线播放-久久这里只有精品热免费-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逼逼-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監管 > 正文

落實“四個最嚴” 建立食安體系 益陽全面推進食品安全戰略實施

2021-04-01 10:29   瀏覽量:28820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維護食品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根據湖南省益陽市黨員領導干部“蹲點調研”工作要求,結合益陽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2020年5月以來,益陽市市場監管局主要負責人深入相關部門單位、區縣(市)局及鄉鎮、社區進行調研,查閱各類資料,走訪市場主體、消費者上百戶(人),組織召開座談會議6次,掌握基本情況,查找突出問題,對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進行探討和思考。經過近些年狠抓食品安全,益陽食安監管形勢逐步向好,但還存在農藥殘留、非法添加等問題,益陽市市場監管局將以“四個最嚴”為準繩,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監管成效明顯

  近年來,益陽市市場監管部門始終把食品安全作為首要職責,加大監督、管理、處罰、問責力度,食品安全形勢逐步向好。

  食品產業發展迅速。一是產業規模持續壯大。益陽市是食品產業大市,現有食品生產經營單位6.2萬戶,約占全市市場主體的五分之一。其中獲證食品生產企業881家,獲證食品小作坊454個,食品經營單位3.7萬戶,餐飲單位2.3萬戶,學校食堂2900余家,食品小作坊小攤販2800余戶。二是發展質量逐步提升。食品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四分之一。重點園區食品工業增長強勁,安化黑茶產業園等一批食品產業特色園區快速發展,帶動區域食品產業集群化發展。食品工業規模化、智能化、集約化、綠色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三是品牌建設不斷加強。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地理標志和區域公共品牌,引導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嚴格把控產品品質。積極創建“三品一標”(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和區域公用品牌。目前,全市有無公害農產品266個,綠色食品217個,有機食品35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3個,地理標志商標15件,核準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企業285家,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食品安全形勢穩中向好。一是合格率穩定上升。“十三五”期間,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逐年上升,總體穩定在96%以上,2019年提升至98%以上。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肉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水產制品等31大類食品的合格率逐年提高,微生物、質量指標和食品添加劑等三大檢驗項目類別的合格率逐年提高。二是分級管理全面實施。全市獲證食品生產企業完成風險等級評定的企業874家,占總數的99.2%。其中A級129家,占評定企業總數的14.7%;B級464家,占53.1%;C級206家,占23.6%;D級75家,占8.6%。三是安全事故有效遏制。全市連續7年沒有發生區域性、原發性、系統性食品安全事故,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穩步上升,被湖南省食安委評定為食品安全A類(先進)市州。

  食品安全監管不斷加強。一是執法整治力度加大。圍繞群眾關注的校園食品安全、農村假冒偽劣食品、保健食品虛假宣傳、食品非法添加等問題,開展了“護苗”“護老”等守護行動,“凈網”“清流”等專項整治,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近3年來,全市共辦理違法一般程序案件1800余件,取締無證生產經營72家,搗毀制假售假窩點19個,移送重大涉刑案件23件。二是安全風險有效管控。全市食品安全抽檢量穩定增長,逐年增加至4批次/千人。有效防范并化解了農藥獸藥殘留,重金屬、稀土、氟等微量元素超標問題和網絡輿情等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市局先后出臺了糧食安全監管、大米及其制品安全監管的若干措施,開展了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百日”專項整治行動,對市場主體實施了行政約談和日常巡查,從監管層面上強化了企業主體責任、健全了農產品、食品溯源體系。嚴格執行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做到原料采購和產品出廠批批檢,進一步消除了監管漏洞。三是監管體系日益完善。聯合公安、城管、農業農村等部門,建立食品安全聯合執法機制。聯合發改、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部門建立了糧食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共享和聯合執法機制。健全了有獎舉報體系,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健全了食品行業誠信體系,出臺食品行業“紅黑名單”管理制度。建立了市縣鄉三級食品安全應急體系,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應急培訓演練。四是保障措施不斷強化。落實黨政同責,提高食品安全工作站位,實現食品安全工作“四個納入”“四個寫進”,即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社會綜合治理、績效考核和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寫進市委、人大、政府和政協工作報告,“食品安全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保持年均10%的增長幅度”寫入了政府常務會議紀要。

解決短板問題迫在眉睫

  食品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經濟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食品安全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沒有變,食品安全工作還面臨許多短板、困難和挑戰。

  “本”的源頭問題較多。一方面,農業種養源頭的水、土污染問題開始凸顯,食品加工原料等重金屬超標現象較為普遍。大米鎘超標、黑茶氟超標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食品安全和支柱產業發展。另一方面,非法使用劇毒高毒農獸藥和禁用抗生素的現象仍然存在。從“十三五”期間抽檢的情況來看,益陽市食品安全評價性省抽合格率最高只有97%左右。不合格產品主要是農藥獸藥殘留超標、重金屬超標、非法添加等,安全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產”的因素日益復雜。生產過程中摻雜使假、以次充好、擅自改變工藝、隨意更改保質期等主觀故意違法時有發生,其中,主要是非法添加的問題。新原料、新工藝、新業態等新情況帶來新風險,標準制定跟不上產業的發展速度。其中,檳榔食品標準缺失是目前益陽市面臨的重大現實隱患。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招標競價壓力加大等現狀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個別企業為謀取非法利益鋌而走險,違法手段花樣翻新。食品產業規模擴張迅速,體量大而體質弱,“散小弱亂”問題突出,產業整體素質不高,法治意識有欠缺、主體責任難落實。

  “管”的基礎還不牢固。食品安全由分段監管到集中監管,機構完成了整合,但制度體系還遠未健全完善,個別地方、一些環節、少數領域,還存在不少問題。這其中,有監管網底不牢、執法隊伍不足、技術手段不強、裝備保障不夠、法規標準不全等客觀因素,但更存在重視程度不平衡、管理要求不嚴格、主觀能動性不太強、監管方法不科學等主觀原因。基層食品安全監管人少事多的矛盾突出,監管對象多與監管人員少成為現實的突出矛盾。

落實“四個最嚴”保食安

  “十四五”時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黨中央提出要統籌發展和安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益陽市將遵循食品安全客觀規律,全面推進食品安全戰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以“四個最嚴”為準繩,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下大力氣抓緊抓好食品安全監管,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落實最嚴格的監管,堅決守住四道關口。一是堅決守住“源頭關口”。推動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環境凈化“護源”行動,深入治理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問題,按期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土壤治理項目。推行“優質糧油工程”,推動糧油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設,實行糧食最低價收購“先檢后收”,建成一批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制定發布有關團體標準,建設一批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打造“益陽好糧油”品牌。二是堅決守住“生產關口”。加強食品重點品種生產專項檢查和整治,推動大米、茶葉等全市重點食品原料進廠、產品出廠批批檢制度落實。加強食源性疾病、食品中有害物質、環境污染物、食品相關產品等風險監測,系統開展食品中主要危害因素的風險評估,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價工作,提升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質量水平。三是堅決守住“市場關口”。開展校園食品安全“護苗”行動,定期開展學校食品安全督查、檢查和培訓,對學校食堂、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校園周邊餐飲門店及食品銷售單位實行全覆蓋監督檢查。開展保健食品“護老”行動,整頓規范保健食品市場秩序,加強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等特定群體識騙、防騙宣教工作,嚴查欺詐、虛假宣傳、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四是堅決守住“輸入關口”。開展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加強進口食品企業信用管理和產品抽查檢驗,開展打擊凍品、辣椒干、休閑食品、紅酒、奶粉、食用農產品等走私專項行動,堅決防止問題食品入境。開展網絡食品安全“清網”行動,加強網絡銷售食品線上監測、線下檢查,落實網絡銷售平臺主體責任,促進網絡食品交易秩序明顯好轉。

  落實最嚴謹的標準,推動產業四輪驅動。一是以需求為導向。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以安全為核心,營養健康為重點,推動大米、茶葉、休閑食品等全市重點食品產業升級、品質提升、品牌培育,推動食品工業轉型升級,滿足城鄉居民安全、多樣、健康、營養、方便的食品消費需求,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培育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二是以轉型促發展。幫扶壯大龍頭骨干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食品工業企業集團。引導中小型企業做優做精,鼓勵小型企業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和設備,形成大型骨干企業支撐力強、中小型企業特色鮮明的協調發展格局。大力發展特色食品產業園區和縣域特色食品工業。完善價格、金融、保險、用地、用電等支持政策,促進食品產業轉型升級。三是以質量求效益。引導企業牢固樹立“質量就是政治,質量就是生命,質量就是效益”意識,支持企業開展質量管理體系、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完善食品質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推動大型企業設立質量安全官,建立實施HACCP體系。四是以品牌增實力。引導企業增強品牌意識,鼓勵食品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夯實品牌發展基礎,提升產品附加值和軟實力,打造百年食品品牌。推動中華老字號及地方老字號食品傳承升級,開發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新產品。積極挖掘新的品牌資源,逐步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品牌影響力的產品和知名企業。加強區域品牌的宣傳和保護,嚴厲打擊仿冒偽造品牌行為。

  落實最嚴肅的問責,壓緊壓實四個責任。一是嚴格落實屬地黨政同責。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同為本地區食品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承擔“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黨委常委會和政府其他有關領導成員按職責分工統籌推進分管行業或者領域內食品安全工作。二是嚴格落實部門監管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相關部門,要按照“管行業必須管食品安全、管業務必須管食品安全”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本部門本行業領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壓實監管責任,加強全鏈條、全流程監管。三是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督促企業全面開展安全自查,加強從業人員培訓考核、生產經營過程控制、上市產品監測和追溯體系建設,確保生產經營過程持續合規,確保產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推動農產品“身份證”管理,加強大米、酒類、磚茶、地標產品追溯等重點產品追溯平臺建設。鼓勵企業采用信息化手段對產品實行二維碼、條形碼、射頻識別等電子信息追溯,對全環節和各項記錄實行信息化管理。支持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擴面和產品創新,推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積極投保。四是嚴格落實社會共治責任。推進食品安全科普宣傳陣地建設。開展食品安全公眾滿意度調查。推進食品安全培訓進各級黨校。支持行業協會健全行規行約、職業道德準則和行業信用體系,強化行業自查自律。健全投訴舉報體系,完善舉報獎勵制度,依法嚴查打擊報復舉報人和惡意舉報非法牟利的行為。完善食品安全“黑名單”“紅名單”制度,形成失信聯合懲戒、守信聯合激勵機制。

  落實最嚴厲的處罰,穩步提升四項水平。一是提升監管執法水平。建立完善打擊危害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刑銜接、協調聯動、案件會商、聯合督辦等制度。加強食安、農安、公安“三安”聯動。加快完善統一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深化基層綜合執法改革,健全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執法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制度,規范監管職責、任務、程序、標準,提升食品安全監管規范化管理水平。二是提升聯合懲戒水平。在逐步革新“以罰代管”監管模式的基礎上,按照尊重規律、科學有效的原則,對違法違規企業和法定責任人綜合運用人身罰、財產罰、信用征信、終身禁入等措施,創新聯合懲戒方式,既對違法違規行為予以最嚴處罰,又要讓誠信守法生產經營的企業受到激勵,努力營造有利于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市場環境。三是提升風險防范水平。完善以問題為導向的食品、食用農產品抽檢監測機制,確保全市食品抽檢每年完成4批次/千人以上,并逐年上升。完善風險預警機制,根據食品生產的特點、抽檢監測情況、輿情等實際,制發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及時向食品生產單位推送預警提示。強化食品安全應急能力建設,加強輿情監測,定期開展應急培訓演練。四是提升智慧監管水平。充分運用“互聯網+”,建立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食品安全信息平臺,推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食品安全監管領域的應用,實施智慧監管,提升監管執法工作信息化水平。開發部門、企業、群眾共建共享的食品安全信息平臺,逐步推動食品安全監管“機器換人”,為執法提供有理有利依據。

  (本文作者系湖南省益陽市市場監管局局長 龔悟云)

分享到:

上一篇:黑龍江向榮鎮養鵝拓寬致富路
下一篇:公安部:校園食安形勢持續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