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 10:30 瀏覽量:2273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為解決“買菜難、買菜貴”的問題,近年來,貴州省貴陽市采取政府和企業共同發力、公益性與市場化結合的方式,大力推進“菜籃子”惠民工程建設,目前已建成了合力惠民生鮮超市(陽關店)等在內的154個惠民生鮮超市。“合力惠民生鮮超市的運營模式很有特色,以政府為主導,政府和企業聯合,一頭連著田間地頭的農民,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市民,堅持保本微利經營,讓農民和消費者兩頭都得實惠,體現了合力惠民,這種模式和經營理念值得推廣。”業內人士對這種超市的運營理念和模式給予充分肯定。
合力破解“菜籃子”久困難題
貴陽曾因蔬菜種植碎片化、菜品自給率低、流通環節過多、供應結構不平衡等因素,使“買菜難、買菜貴”成為長期困擾市民群眾的民生問題。
如何解困?貴陽大膽探索創新,在全國首創出臺《貴陽市新建改建居住區公益性農產品零售網點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地方性法規,將公益性農產品零售網點建設納入公共服務設施公建配套,強化政企聯合,探索出政府主導優化、企業主體投資、統一標準規范的建設模式。
5年來,貴陽支持市屬國有企業貴陽市農投集團旗下的貴陽市惠民民生農副產品經營有限公司,與合力超市、星力超市、地利生鮮、北京華聯等24家企業合作,以國有獨資、混合所有、社會投資等方式,在全市建成154個惠民生鮮超市,總面積達24萬平方米。
“保障市民‘菜籃子’、真情守護民生是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是我們參與惠民生鮮超市建設的初衷。”貴州合力超市集團董事長李德祥介紹,目前合力集團承建了30家惠民生鮮超市,89個行政社區實現惠民生鮮超市覆蓋,覆蓋率達93.7%,受惠群眾達400萬人,基本實現城市居民15分鐘便民消費服務圈全覆蓋。
建立公益性農產品流通體系
調查顯示,2015年貴陽市主要“菜籃子”商品價格總體比周邊的重慶、成都、長沙、南寧、昆明等5個城市高20%左右,蔬菜零售環節加價率更是高出27.6%。“以前蔬菜價格貴主要是流通環節多,蔬菜從基地到市民的餐桌,要經過一批、二批、三批等7個環節。”貴陽市惠民民生農副產品經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雙鍵介紹。
如何破局?從供應鏈入手,建立“基地—市場—終端”公益性農產品流通體系,是貴陽重塑“菜籃子”市場體系的關鍵一招。
建設基地保供應,支持貴陽市農投集團在全省建設50萬畝蔬菜基地及生豬、蛋雞和水產等基地,可常年提供35個蔬菜品種、年產蔬菜225萬噸。完善渠道保暢通,建成全省最大的公益性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貴陽農產品物流園,綜合運用儲備調節、區域調劑、加工貯藏和冷鏈物流等手段,通過出租、共享冷庫、中央廚房、供配倉等合作方式,大力開展商超體系合作,加強農批對接、農超對接、直采直供。實現平衡保微利,以10年為一輪合作期,對惠民生鮮超市予以門店租金補貼、租金補貼逐年退坡等優惠政策。
“我們和全省88個區縣的蔬菜基地都有合作,現在我們70%以上蔬菜都是在省內采購的,從田間地頭直達百姓餐桌,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貴州合力超市集團副總裁申民明說。
根據國家統計局貴陽調查隊數據,近3年來,貴陽市“菜籃子”惠民工程市民知曉率和滿意度連續提升,2020年市民知曉率達86.63%,與周邊城市的33種“菜籃子”食品價格對比,80%的價格排于中后位,市民滿意率達97.93%。
做穩定經濟社會的“壓艙石”
架好連接農民和市民的“橋梁”,發揮大市場帶動作用,小小惠民超市不僅保障了“大民生”,也撬動了“大扶貧”。
“全市惠民生鮮超市每個門店都設立了貴州綠色農產品產業扶貧銷售專區、消費扶貧專區和精準扶貧專柜,專門銷售貴州本地特別是9+3區(縣)的農產品。”謝雙鍵介紹,目前扶貧專區總面積達1.54萬平方米。從2016年以來,全市惠民生鮮超市累計采購本省農副產品約12萬噸,采購金額約14億元,直接或間接帶動貴州省12萬余人增收致富,惠民生鮮超市像無形的手把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穩穩地抓住,已逐漸成為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壓艙石。”謝雙鍵說。
李德祥表示,合力超市將加快網點布局,計劃2年內實現已簽約40家惠民生鮮超市開業,同時加快推進合力現代物流園項目建設,力爭今年新增省內合作基地30家以上,加大本省采購,加強運營標準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上一篇:農村電商物流運行指數回升
下一篇:山西朔州全力進行食品安全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