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1 15:24 瀏覽量:1369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0月11日電(沈美)年中,云南15頭亞洲象從原棲息地西雙版納一路向北遷徙事件,引發全國關注的同時,也引發了民眾的深層思考: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人類如何保護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家園?
中國綠化基金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陳蓬和伊利集團副總裁趙昕共同簽署了合作協議
10月9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即將開幕之際,伊利正式發布了“伊利家園行動”,并攜手中國綠化基金會,在國家林草局正式啟動了“伊利家園行動·拯救瀕危亞洲象”公益項目。伊利方面表示,未來將與中國綠化基金會進行五年戰略合作,并將投入至少500萬元,用于瀕危亞洲象的保護工作。伊利植選也推出燕麥奶大象回家公益紀念款,其銷售額的3%將作為公益資金,用于支持這項行動。
伊利植選推出燕麥奶大象回家公益紀念款,燕麥奶生產過程中在碳排放、土地使用、能源使用方面均具有明顯的環保優勢,該紀念款產品銷售額3%將作為公益資金,用于支持中國綠化基金會“拯救瀕危亞洲象行動”。
伊利集團副總裁趙昕在談到“伊利家園行動”時表示,家園,承載著對生活的渴望,也承載著對未來的期盼。“伊利家園行動”,用行動為野生動物建設一個個適于繁衍生息的自然家園。從東北的濕地到云南的大象棲息地,再到國內首個智慧草原……“伊利家園行動”讓無數野生動物重新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家園,也讓世界看到中國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決心與行動。“伊利家園行動”是一場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持久戰,伊利期待和每一個熱愛自然的人一起,守護家園、守護生命的未來。
大象在小溪里嬉鬧玩耍
如今,生物多樣性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受到各國政府、企業、非盈利機構以及廣大群眾的高度關注。即將在昆明召開的COP15,也將對解決世界生物多樣性危機產生深遠影響。
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 頭部企業發揮引領作用
在伊利《2020年度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中,對“生物多樣性”作了明確的解釋:即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基因和生存環境,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生物多樣性為人類提供賴以生存的條件,保障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頭部企業在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了解,在2016年底,伊利就簽署了聯合國《企業與生物多樣性承諾書》,伊利開展了成效顯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灰鶴
2020年,伊利與合作伙伴共同開展濕地鳥類資源監測項目,通過在吉林向海、莫莫格和查干湖等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的39個鳥類監測樣點,調查記錄到8目14科57種共計16,526只鳥類,其中包括東方白鸛、丹頂鶴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經過持續的監測和專業分析,項目團隊提出引水恢復濕地、工程建設避開鳥類棲息地及遷徙時間、加強保護區內人員管理等措施,這些措施在后續濕地鳥類資源保護過程中,發揮了顯著且積極的作用。
修復后的亞洲象棲息地
據了解,此次“伊利家園行動·拯救瀕危亞洲象”公益項目,對于如何保護亞洲象也提出了具體詳盡的方案:項目將通過人工干預方式,修復保護區內棲息地,種植亞洲象等野生動物喜食的野生植物,建設人工濕地和硝塘,提高棲息地質量,引導亞洲象逐漸回歸森林;對在野外受傷的、被遺棄的亞洲象實施救助,安置在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進行日常的醫療護理以及接收野化訓練;開展亞洲象及棲息地的基礎研究,進一步提升對亞洲象的科學認知。
“綠色產業鏈”戰略延伸上下游 貢獻乳業力量
作為簽署聯合國《企業與生物多樣性承諾書》的代表企業,伊利積極對標并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參與“金蜜蜂全球 CSR 2030倡議”,并基于企業自身產業鏈的獨特屬性,以“綠色產業鏈”戰略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帶動產業鏈合作伙伴,成功探索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針對傳統奶牛養殖業面臨的糞污處理難、飼料成本高和飼料制作技術難題、資金融通困難、土地資源匱乏等一系列挑戰,自2013年起,伊利在規模化養殖牧場推行“種養一體化”。據測算,1噸干秸稈飼料化利用可以替代500斤糧食,1噸糞便的養分含量相當于20-30公斤化肥。伊利遵循“以養帶種、以種促養”的原則,推動規模化養殖牧場發展優質飼草種植,提高糞污資源化使用效率,幫助牧場解決環境與發展的雙重挑戰。2020年,伊利“種養一體化”項目已覆蓋272座合作牧場,打造出真正意義上的乳業綠色供應鏈。
進入收割季節的阿魯科爾沁旗牧草長勢喜人
伊利的“綠色產業鏈”在環境治理方面同樣表現突出。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因頻繁遭受嚴重干旱等自然災害和超載放牧,草場退化、沙化十分嚴重。伊利在這里推行種養結合的苜蓿種植模式,采用機械化和節水噴灌技術種植,治理風沙源頭,改善項目區土壤、植被和生態環境。截至2020年底,項目共改良4.6萬畝退化草場,年生產優質紫花苜蓿、燕麥干草超4萬噸。項目核心區植被覆蓋度已從2008年的不足10%提升到90%以上,降雨量明顯增多,當地小氣候得到改善,收獲良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剛出生的萌寶在“大人”的保護下渡河
與此同時,伊利不斷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全生命周期的生產運營環節中,比如在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中積極推廣綠色環保包裝應用。2020年,伊利推動 114家供應商實施綠色包裝,并開展10個改善項目,來促進可降解、可循環的材料及標準化加工工藝的使用,共節約采購成本1.42億元;伊利還遵循綠色工廠建設原則,從建筑設計、建材采購,到運營過程中的能源消耗、資源利用,每一環節都切實考慮環境保護問題,并將環保理念融入生產、制造和物流過程,最大化降低污染排放,節約資源使用。
除此之外,為了響應國家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伊利方面積極承擔減排責任,通過減少能源消耗、發展新能源、采用清潔生產工藝、開展碳盤查等措施,有效減少溫室氣體及大氣污染物排放。自2010年起,伊利連續十一年開展碳盤查,對旗下所有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系統核算,基本形成乳制品加工制造過程碳排放數據庫。截止目前,伊利累計減排65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于節約107億度電。伊利有19家工廠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工廠”,32家分公司被納入屬地環境保護“正面清單”。
伊利聯合WWF對退化草原進行修復測量
一直以來,伊利秉承“厚度優于速度、行業繁榮勝于個體輝煌、社會價值大于商業財富”的理念和“平衡為主、責任為先”的伊利法則,將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企業未來發展戰略和企業具體實踐中,以實際行動助力實現“讓世界共享健康”的愿景。
展望未來,伊利方面表示,將持續堅定履行聯合國《企業與生物多樣性承諾書》九大承諾,攜手產業鏈合作伙伴與各利益相關方,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共建充滿生機的地球生命共同體,為實現“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目標和“碳中和”目標,貢獻伊利力量!
上一篇:科技助力創新加速 方便食品行業呈現九大創新趨勢
下一篇:陜西召開農業援藏工作座談會 推進阿里地區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