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8 10:40 瀏覽量:15427 來源:中國食品報
3月7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委員進行大會發言。多位委員就糧食安全、鄉村振興、經濟穩發展等社會關切話題提出意見建議。
當前,中國經濟仍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是,中國經濟在壓力下顯現韌性,在挑戰中孕育先機,在變局中開創新局,短期經濟下行并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黨組成員王一鳴指出,中國經濟“穩”可預期“進”有動能。
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散發的局面,中國經濟顯現出強大韌性。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宏觀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控協調聯動,穩增長政策加快落地。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有效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為中國經濟筑底企穩、向好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王一鳴表示,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創新驅動、數字經濟、綠色轉型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的新引擎。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戰略高技術取得新突破,高技術產業增勢強勁,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向各領域廣泛滲透,數字化轉型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擴展,基于工業互聯網的產業生態加快構建,數字經濟異軍突起,在產業規模、科技水平、平臺影響力、獨角獸企業數量等方面均位居世界前列,成為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的重要力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擴大清潔能源、低碳技術投資,綠色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動能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總之,中國經濟‘穩’的態勢沒有改變,‘進’的進程沒有停頓。只要我們堅定信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拓展‘穩’的成果,增強‘進’的動能,中國經濟這艘巨輪定將行穩致遠。”王一鳴如是說。
(本報記者 韓松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