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6 15:19 瀏覽量:27400 來源:中國食品報
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是根本,“中餐日作”的噱頭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餐飲業一直是競爭最激烈的服務行業之一,在近年來成本上升、利潤下降的大環境下,經營好一家餐飲店面臨諸多挑戰。雖經營不易,但高端餐廳的口碑“翻車”屢見不鮮。此前就有文章披露消費為人均1000元以上的某高端日料店,使用的食材卻是濫竽充數的“便宜貨”。產品是餐飲最重要的維度,也是餐飲營銷的關鍵,好的產品能夠帶給顧客優質的用餐體驗,提高品牌價值,塑造門店口碑。營銷本是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只靠花哨噱頭吸引顧客只能讓門店火一時,產品做好才能讓門店一直火。
吃的講究,在于用心,體現于細節,而非表面,是對于食物的珍惜,對于生活永不消退的熱愛。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與消費結構升級,人們對于餐食有了更高的要求,愛吃什么、吃的方式、吃的環境、吃飯的人,這里頭多的是學問。“中餐日作”模仿日料做法,無菜單,廚師根據當日食材即興發揮給顧客做菜。這種吃法本就考驗食材的掌握與烹飪的火候,而餐廳卻標榜其環境與食材的營造,以“中餐日作”的符號化流量營銷吸引顧客,忽略了顧客對于消費本質的追求。表面的符號營銷不是“吃的講究”,也終將消失在市場經濟競爭之中。
任何的營銷創意都是有邊界的,最起碼要對消費者的權益負責,餐廳應該注重食材和服務質量,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進行創新,而不是各種不切實際的營銷。
(吳倪)
上一篇:中餐日作 是創新還是營銷噱頭
下一篇:湖南永州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