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8 08:27 瀏覽量:16803 來源:食品網
又是一年3.15,假冒偽劣違法事件又一次扎堆曝光,打假路再次“堵車”:“土坑酸菜”“木薯粉條”“假煙假酒”“直播營銷騙局”“科技濫用”……舉不勝舉,可謂是學習、工作、生活全面覆蓋,消費者能不堵心?年年3.15,年年打假,制假手段更是花樣百出,販假現象更加層出不窮。全社會都應該反思。
今年3.15晚會都曝光了啥?
央視“3·15”晚會已經連續舉辦了32屆,每年的3.15晚會,都是眾多企業的大考之時,不過這樣的大考,很多企業都不希望自己“黑榜題名”。2022年3.15晚會,與零售業相關的曝光集中在直播帶貨、食品安全等。
“3·15”晚會中曝光的土坑酸菜。
在被曝光的事件中,“土坑酸菜”事件影響甚廣。“插旗菜業全部停擺了,這次肯定是滅頂之災。”據工作人員介紹,全鎮加上鄰鎮大概有五十幾萬人,其中二三十萬人都是靠芥菜為生。不僅如此,事件可謂將整個快食行業都卷入其中,康師傅已經第一時間發布了道歉,而統一也做了相關回應并表示插旗最近五年內不再是統一酸菜包原料的供應商!百勝中國肯德基明確表示插旗菜業不是肯德基的供應商,與肯德基沒有任何關系,至于今麥郎和白象也紛紛表示沒有合作!對此,湖南插旗菜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嚴欽武向消費者致歉:“我錯了,深感慚愧,向廣大消費者道歉。在今后接受檢查整改到位。”
△“土坑酸菜”事件發展脈絡
雖然董事長親自出面致歉,但消費者并不買賬,截至發稿,事件仍在持續發酵,消費者的怒火并沒有平息。
“假”為何屢“打”不盡?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由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于1983年確定,目的在于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使消費者權益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重視。可對于商品質量、食品安全、消費欺詐等問題,3.15晚會不止一次進行過曝光,執法部門不止一次查處,但這些領域的問題依然存在,消費者權益依然沒有保障,原因幾何?
從責任主體企業層面:不良企業是制假販假的根源所在,企業不堅守道德底線嚴把質量關,最根本的出發點在于牟取暴利。如,三精一水勾兌出的假酒,成本價僅約為5元/瓶;而傳統發酵工藝釀造的白酒,濃香型和清香型白酒大約3斤高粱能得到1斤酒,而醬香型白酒的出酒率更低,再加上人工、燃料等費用,光物料成本大約就需要好幾十元。更何況,酒是需要時間存儲老熟的,基本儲存3到5年,時間上的成本才是最不可估量的。由此對比可知,假冒偽劣產品的盈利空間有多大,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不良企業便丟掉了底線。
從消費者層面:普通消費者在消費時,由于對商品真假鑒別能力的欠缺,直接導致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而當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時,也無法合理有效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另外,沒有市場就沒有買賣。部分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一味貪圖價格便宜,給不良企業提供了相應市場,助長了制假販假的惡劣風氣。
從市場監管層面: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現,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不可忽視。也暴露出我們的監管隊伍能力和素質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加強。重要節點集中曝光,平時的查處打擊應該加大,不少網友質疑在315媒體曝光后監管部門開始啟動查處這是在作秀。監管打假工作沒有休息日,這是一項艱辛長期性的工作,必須持之以恒。另外,地方與地方,部門與部門之間要形成有效的聯動機制。同時,一些打假部門限于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限制,監管工作沒有做到位。
從科技發展層面:科技發展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能夠砸爛愚昧和落后,另一方面也給制假販假、騙術翻新提供了更先進的技術與更隱蔽的角落,讓消費者防不勝防。如此次事件中的“直播運營”“WIFI漏洞”“軟件綁定”等都因為網絡技術的日益成熟與發展。
“假”如何“打”才有效?
綜合治理的思想最初見于社會治安,繼而用于反腐敗斗爭,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實際上,凡是復雜的綜合的社會問題,都應采取綜合治理的方法,食品安全質量問題監管也是如此。
1.優化地方執法監管部門管理,權責分明,加強聯動。
打假工作的具體權責必須要切實落實到相關部門。只有落實具體的權責,才能讓各部門在其位而謀其職,才能有效減少部門之間互相推諉的現象。同時,“打假治劣”工作涉及面廣,僅僅依靠一個部門或一級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形成從中央到地方,從市場管理、質量監督、行業主管部門到公安、司法、武警部門聯合行動的強大高壓態勢。統一部署,統一行動才有力量,依法從重從快查處影響大、危害大的案件,達到查處一個、震懾一片的目的。
2.完善法律法規,加大打擊和處罰力度。
首先,加強行政執法手段的力度,給行政執法機關一定限度的、強有力的行政實施權。如對假冒偽劣產品的強制扣留權,對制售者的流動資金及產品進行查詢和強制劃撥權、凍結權等,同時規范執法行為,嚴格依法辦案,提高執法的有效性。其次,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完善相關法律規定,結合制假售假行為對社會的多方面危害,制定更為科學全面的處罰標準,對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人追究其責任并給與嚴厲的處罰。再次,加強刑事處罰的范疇。對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和人身傷害的違法犯罪分子,不僅要進行重金罰款,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決不能以罰代刑。多管齊下,最大限度的增加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成本和風險。
3.加強消費者科普力度,轉變消費觀念。
增強消費者維權意識 ,自覺抵制假冒偽劣產品,購買商品時不要貪圖便宜 ,將假冒偽劣產品逐出市場。同時,消費者要提高自身打假意識、自我防護意識,多途徑掌握有關商品知識,及時了解假冒偽劣產品的信息及質量安全動態,增強識假辨假能力,選擇正規的信譽度好的商品經營者,降低購買假貨的概率。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時,發現違法行為要及時投訴舉報,相關部門維護權益打擊犯罪。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消費者還應該增強自身的網絡安全意識,學習反詐知識。
各種消費亂象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危害非常大,它是社會的毒瘤,我們一定要擺脫消極因素的影響,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發揮每一個人的全部力量,參與到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活動中來。有關部門也要維護人民群眾的正當權益,鏟除市場經濟中的不良惡習,使我國的國民經濟健康、有序、快速的發展,實現社會共治的良好環境。
葉歌消費觀察
上一篇:自貢市市場監管局高新分局多措并舉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
下一篇:酒莊號深度觀察|醬酒中場洗牌,如何避免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