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6 15:47 瀏覽量:19095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記者 韓松妍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純母乳喂養能滿足嬰兒6月齡內所需要的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素。母乳低聚糖(HMOs)是母乳中繼乳糖、脂肪之后的第三大固體成分,作為眾多低聚糖的復雜混合物,HMOs具有多種結構和功能,在嬰幼兒生長發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HMOs的發現及其結構解析、功能的不斷被證實是母乳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的里程碑。近年來,HMOs更是母嬰營養與健康領域研發的熱點。近日,雀巢公布的2021年全年業績顯示,旗下母乳低聚糖(HMO)產品銷售額繼續強勁增長。3月14日,專注于研發HMOs的芝諾科技宣布,完成了超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業內人士表示,HMOs在中國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迫切需要推動HMOs在國內的研發創新和科學應用。
HMOs發展受法規、市場和技術創新等多方面影響
由中國營養學會營養健康研究院牽頭組織編撰的《母乳低聚糖:功能、法規管理及應用前景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于近日發布,從成分結構、臨床研究、國內外法規管理及市場應用現狀等多個角度聚焦HMOs。
據悉,母乳中HMOs的含量平均總水平在4g/L到22g/L之間,個別甚至可以超過30g/L。目前研究發現,HMOs有超過200種不同類型的結構,并具有很強的個體差異性,在嬰幼兒生長發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多項體外和動物研究發現驗證了HMOs的多種功能。例如,HMOs可以促進有益菌的生長,如嬰兒特異性雙歧桿菌。HMOs具抗黏附作用,可作為可溶性誘餌受體,抑制病原體附著在黏膜表面,并降低病毒、細菌和原生動物寄生蟲感染的風險。此外,HMOs可以直接或間接調節上皮和免疫細胞反應,支持腸道屏障功能,增強短鏈脂肪酸的產生,并提供唾液酸作為大腦發育和認知的潛在重要營養素。
HMOs作為母乳中的生物活性物質,其發展受到法規、市場和技術創新等多方面的影響。如在HMOs的生產工藝方面,由于母乳中HMOs以及HMOs單體生產的復雜性,目前工業上還不可能模擬天然母乳中HMOs的多樣性,因此HMOs的使用大多是基于單個成分獲得批準。美國、歐盟已批準使用的HMOs的生產方式包括化學合成、酶法合成和微生物發酵3種,其中微生物發酵因可實現大規模生產,成本相對較低,是目前工業化生產HMOs 最常用工藝。
在發達國家,HMOs市場日漸成熟,這得益于各地監管和法規進程的推進。《報告》列舉了不同國家和組織批準對于HMOs在各類食品中的添加量及在嬰幼兒配方乳粉中使用量等。截至2021年12月1日,歐盟和美國已經分別批準了2’-巖藻糖基乳糖(2’-FL)、乳糖-N-新四糖(LNnT)、乳糖N-四糖(LNT)、3’-唾液酸乳糖(3’-SL)、6’-唾液酸乳糖(6’-SL)和3-巖藻糖基乳糖(3-FL)6種不同的HMO的單個成分和它們的混合物2’-巖藻糖基乳糖/二巖藻糖基乳糖(2’-FL/DFL)作為新食品原料和“一般公認安全”(GRAS)物質。2019年7月22日,澳大利亞澳新食品標準局(FSANZ)發布通告,其中1155號申請擬批準在嬰兒配方食品與其他產品中使用2’-FL(微生物發酵生產)或與LNnT(微生物發酵生產)混合使用,并規定:如果僅添加2’-FL,2’-FL不超過96mg/100kJ;如果添加2’-FL和LNnT,則LNnT不超過24mg/100kJ,并且2’-FL和LNnT的總和不超過96mg/100kJ。
在我國,HMOs按照食品添加劑中的“營養強化劑”實施管理。據悉,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近期已對2’-FL(合成法)作為營養強化劑新品種在調制乳品(僅限兒童用乳粉)的用量和使用范圍公開征求了意見。
據悉,帝斯曼生產的2’-FL、LNnT、2'-FL/DFL、LNT、3’-SL和6’-SL產品均已于近期獲得我國農業農村部對上述HMO品種生產所使用的菌株的安全性批復,即將啟動向國家衛健委提交營養強化劑新品種申請。帝斯曼方面表示,相信隨著未來研究的進展和中國法規批準HMOs進入,帝斯曼將進一步推動HMOs在中國的產業化進程,為中國嬰幼兒成長發育助力。
產學研用協同探索HMOs產業化路徑
近日,雀巢公布了2021年全年業績,其年報顯示,母乳低聚糖(HMO)產品的銷售額繼續強勁增長,達到12億瑞士法郎。據了解,2021年4月,雀巢推出新一代超高端嬰幼兒營養補充劑——雀巢恩可兒NANCARE,并通過跨境電商渠道在中國首發。其中,雀巢恩可兒·活性強護HMO滴劑和雀巢恩可兒·活性強護HMO粉劑添加了2’-FL和LNnT。
可以預見,在市場競爭與健康需要的雙重刺激下,HMOs在中國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我國相關工作和產業該如何發展?《報告》提出5點建議:
一是審慎積極地推進HMOs不同組分的審批。目前微生物發酵生產的多個HMOs組分在國外已經獲批,并且國內外均有實用信息和效果評價的不斷增長的積累。《報告》認為,基于其安全性、穩定性、功能性和潛在的產業升級推動能力,在我國,按照轉基因管理部門和食品添加劑審批管理部門其生物安全性、食品食用安全和必要性等審慎積極開展審批管理工作,推進有成熟生產能力的HMOs組分作為營養強化劑使用,具有積極意義。結合國外已有臨床結果,并以“母乳中HMOs含量高低及盡可能多體現母乳HMOs特點的代表性組分”為我國審批和產業相關發展的指導原則是科學的。除了已經提交的2’-FL以外,后續建議科學有序推進LNT、6’-SL、2’-FL/DFL、3-FL、LNnT和3’-SL相關申請和審批工作。從工業和環境友好角度,建議將微生物發酵技術作為國內規模化生產的主流工藝。
二是將HMOs作為我國母乳研究方向之一,強化源頭創新和支撐。對照國內外情況可知,我國對于母乳中HMOs的研究與其中蛋白質、脂肪和乳糖的研究存在明顯的差距。一方面,是由于檢測技術和成本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產業界和國家對于相關基礎研究的投入非常有限。雖然現有研究結果顯示,影響我國母乳中HMO成分的因素以及我國母乳中HMOs組成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母乳未見顯著差異,但我國公開報道的母乳HMOs含量和組分特性研究不超過1000例樣本。因此,應鼓勵科學界和產業界開展深入合作,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將HMOs作為我國母嬰健康領域重要研究內容之一,開展基于我國人群的母乳中HMOs含量和組分研究、健康效應相關臨床研究等,從而為深入地了解母乳對嬰兒的健康益處、HMOs組分添加依據和添加量審批、指導嬰幼兒配方食品升級研發等提供堅實的科學指導和支撐。
三是加強功能評價類臨床應用研究,為添加和使用HMOs提供科學依據。母乳中HMOs隨著泌乳期延長而減少,不同的HMOs組分含量也隨之有相應變化。國外已經批準使用的是結構相對簡單且含量在HMOs總量中占優勢比例的6種HMOs單體及一種復合物。美國、歐盟以及澳新已經獲批的“最高使用量”基本參照母乳中各個HMOs成分中平均含量。隨著HMOs不同組分在我國審批的推進,未來,不同組分在嬰配食品中使用時,基于特定功能和添加目的,確定其有效添加量或最低添加量,亟待科學推進更多營養相關人群、臨床和循證研究的舉證和開展,這也是我國不斷完善嬰配食品法規體系的科學之路。隨著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的不斷發展,相信會有更多的HMOs在嬰幼兒配方乳粉中科學添加和應用,使其成分和功能更接近母乳,從而推動政策和產業的持久良性發展。
四是產學研用協同,探索適合我國需求的研究及產業化路徑。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建立聯合研究平臺,開展HMOs基礎研究,深入分析中國母乳中HMOs的成分和特性,闡明HMOs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為HMOs實際應用提供技術支持。同時,應共同呼吁國家和產業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建立中國母乳HMOs信息源,加強母乳研究成果共享。在生產和技術方面,加強國際化交流學習,提高HMOs制備和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建立國內的質量管控體系。
五是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資源。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調查結果顯示,嬰兒6個月內純母乳喂養率為29.2%,這與《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和《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提出的2020年我國純母乳喂養率達到50%的目標仍有一定距離,遠低于43%的實際平均水平和37%的中低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母乳喂養促進行動計劃(2021—2025年)》再次明確了促進母乳喂養的重要意義和階段目標。《報告》建議,順應奶業國際化的大趨勢,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促進資本、資源、技術等優勢互補,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強與乳品發達國家在HMOs的研發和生產方式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提升國內HMOs的研發和生產技術水平,滿足國內乳品多元化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