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7 10:52 瀏覽量:17232 來源:中國食品網
對于白酒行業而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以茅臺為代表中國釀造逐漸走出國門占領酒類奢侈品心智,高端崛起并拓展到全球;同時,對于眾多中小白酒企業而言是最壞的時代,作為農業時代糧食釀造工藝的代表,在工業化商品繁復華麗的沖擊下,普通白酒市場被高度擠壓,川酒不幸是重災區。原因簡單歸納為三點:
一是高度白酒應用場景單一,幾乎只有飯局。這一致命傷在疫情反復下尤為凸顯;二是酒類的養生價值已經被現代醫學(西醫學)全面推翻,最早從1988年酒精被世衛組織定義為一級致癌物,到2018年8月《柳葉刀》雜志重磅研究結論“酒精攝入無安全值”即應滴酒不沾,此結論在醫生群體有大量擁躉,借由醫生這一特殊權威身份在媒體和民間快速傳播;三是近幾十年市場風向轉變,清香型轉濃香型,再到目前醬香型白酒流行,濃香型為主的川酒所面臨的尷尬不難理解。
誠然,2022年6月“新國標”出臺仿佛利好純糧白酒,但就銷售端和消費市場需求來說,高濃度白酒被打上了“傳統”“不健康”等污名化標簽,即便疫情結束,宴會商務活動回暖,也抵擋不住白酒產業的頹勢,白酒行業見頂回落已然成為定局,川酒可能首當其沖,未雨綢繆思考多元破局為上策:
一是造場景。不能繼續拘泥于純糧食酒的自我優越感,而應該挖掘年輕消費人群和女性市場,80.90后是目前消費品市場的主力,現代社會家庭結構規模越來越小,城市單身人群數量增多,個人壓力紓解方式多元化,微聚會和獨酌場景隨之增加,預制酒、調香白酒和低度酒精飲料有巨大市場空間和新場景運用,但是急需解決市場痛點-----添加劑和高糖、高熱量。
二是摘標簽。現代醫學全面否定酒精的作用,逐漸將酒精妖魔化為“滴滴致病”的物質,借由醫生群體作為傳播媒介,這背后其實可能是國際制藥行業巨頭對食品藥品健康定義權的壟斷,中國自古以來都講究“藥食同源”,是最早挖掘和利用植物微生物技術的國度,中醫近年的復興恰恰可以為白酒行業提升文化內涵和進行功能性再造,一方面是勁酒這樣的保健酒品牌營銷珠玉在前,另一方面是對酒類正面積極作用進行科學背書。
三是走新路。醬香型白酒因為茅臺的品牌加持蠶食原本屬于川酒的中高端市場,跳出“醬香”“濃香”之爭才是王道,走專屬于自己的新路徑。新的味覺標識,“四川應著重尋找窖池特別是老窖池微生物等方面的特殊性,突出四川白酒的優質與獨特性”盡快提取川酒獨特的微生物菌群特點,并進行注冊命名,類似于國外酸奶制品對特殊益生菌的命名和推廣并且捆綁宣傳助消化長壽等關鍵詞,打造獨屬于川酒的行業新屬性和新護城河。積極關注關聯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Sharpless理論實踐“點擊化學里的超級媒介將分子之間的耦合變得簡單高效”這一中介催化技術的應用讓一些專屬味覺的合成變為可能,目前大熱資本賽道----虛擬現實技術(元宇宙)已經實現視覺、聽覺和部分觸覺的信息合成傳遞,“味覺傳遞”的實現將成為可能。提前謀劃川酒新IP的身份識別和轉化,讓川酒與中國優質白酒直接關聯,占領新消費新群體的心智。新的營銷角度,黔酒的異軍突起固然有天時地利人和,川酒的獨特地理優勢卻是獨一無二,緊鄰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是黔酒無法比擬的天然優勢。特有菌群加水系概念,買點足以和黔酒拉開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