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av影片在线播放-久久这里只有精品热免费-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逼逼-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農牧 > 正文

五大連池市群英薈萃共謀大豆產業振興

2018-09-03 08:49   瀏覽量:17562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訊(高偉  錢立文 張淼)九月的五大連池秋高氣爽。舉目展望,沃野千里,稻菽飄香。9月1日,2018中國大豆食品專用原料研討會暨大豆科研、種植、貿易及加工對接會在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隆重召開。

  本次研討會為期兩天,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豆制品專業委員會、東北農業大學、五大連池市人民政府主辦,黑龍江省科技廳大豆育種院士工作站提供支持,黑龍江省內知名大豆種子研發及農業科技企業協辦。科技部農村司、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農林委員會、黑河市委、黑河市農委、五大連池市人民政府、哈爾濱市食品產業研究院、黑龍江省農墾九三管理局、農業農村部農業信息中心、祖名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東北農業大學現代農業發展研究中心、五大連池富民種子集團、五大連池東農種子公司、五大連池長城種子公司、五大連池圣豐種子公司、黑龍江省寒地農業可再生資源利用技術及裝備重點實驗室、全國大豆及制品科研人員、大豆食品生產企業人員、大豆種植戶、貿易商等230余人參會。

會議現場

  科技部農村司司長王喆、黑河市委副書記姚志波、五大連池市委書記王玉濤、東北農業大學副校長鄒德堂、九三管理局副局長范學彬分別致辭。

會議現場

  據了解,大會主要采取專題報告的形式,圍繞全球食品用大豆生產、貿易、法規現狀,貿易新形勢下我國大豆產業發展戰略取向,我國大豆食品市場的消費前景和原料需求,高附加值食用大豆定向育種與產業化研究,打造中國非轉基因大豆“黃金名片”,特色大豆增值利用技術研究,豆制品行業轉基因檢測及《豆制品業用大豆》標準使用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黑河市委副書記姚志波(右二)與東農種子公司盧艷鋼(右一)交流

  中共黑河市委副書記姚志波致辭說:“在中美貿易摩擦,中國大豆進口發生
  新變化的關鍵節點。中囯大豆食品專用原料研討會暨大豆科研、種植、貿易及加
  工對接會在黑河市五大連池舉辦,提升大豆產業科技創新能力,闡釋國家大豆產
  業發展規劃及最新政策,這為黑河、黑龍江大豆產業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帶來了重大機遇。

科技部農村司司長王喆考察富民種子基地

  據五大連池市委書記王玉濤介紹,五大連池市處于松嫩平原廣闊的寒地黑土帶,擁有火山地質地貌、天然礦泉等獨特自然資源,是馳名中外的旅游城市。這里生態環境優越,農業資源稟賦良好,擁有大豆、面粉、大米、鴨蛋等地理標識農產品,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和全省大豆振興計劃示范市。五大連池市大豆種植歷史悠久,種植經驗豐富,大豆品質優良,是非轉基因大豆的主要產區。一是大豆生長條件優良。五大連池跨黑龍江省第四、五、六積溫帶,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帶,土質疏松肥沃,空氣質量優良,水質條件好,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宜大豆生長和油脂、蛋白質的積累。二是大豆生產技術雄厚。五大連池市大豆生產規模化程度高,先進生產技術得到普及,大豆標準化種植技術覆蓋率達到93%,是全國標準化綠色大豆原料種植基地。目前,五大連池市現有種子企業11家,年大豆種子繁殖基地面積達到80萬畝,加工銷售大豆種子10萬噸,占黑龍江省大豆商品種子市場份額的50%以上,被農業部認定為首批大豆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正在申報“中國大豆良種繁育之鄉”。中國工程院院士、大豆育種專家蓋鈞鎰在五大連池市建立了大豆院士工作站,五大連池市舉辦多屆北方春大豆優良品種研討會。三是大豆產業前景廣闊。五大連池市圍繞打造百億級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發展目標,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大豆常年種植面積在240萬畝左右,年總產量達到34萬噸。我們積極踐行“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理念,大力發展大豆食品、大豆蛋白產品加工產業,加快推進大豆食品產業園建設,引進大豆加工龍頭企業,打造大健康非轉基因大豆系列產品研發生產基地。河南科迪集團投資14.6億元建設非轉基因大豆加工項目,建成后年產能達到100萬噸。產業基礎的持續完善,必將推動五大連池市乃至全省大豆產業發展。

與會嘉賓參觀考察五大連池市優質大豆標準化種植基地

  會議期間,業界人士參觀考察了五大連池市優質大豆原料企業、繁育田、科研田及標準化種植基地,為五大連池大豆行業把脈會診、提出振興發展良策。

山東大型豆制品生產企業杜景寬(右)考察東農大豆種子基地

  此次大型研討、對接會的舉行,為國內大豆食品加工企業與科研單位、種植業者及貿易商提供了對接合作平臺,有效提升了大豆產業鏈各環節的整體運行水平,為進一步推動我國大豆產業向科學、優質、高效發展做出貢獻。

分享到:

上一篇:康源云:助力成都打造中國鄉村食材生態供應鏈平臺
下一篇:40年記憶:黑龍江佳木斯二十三糧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