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16:35 瀏覽量:27217 來源:中國食品網
文/國酒研究所
酒業新周期下,光瓶熱、低度化風潮、酒旅融合、“打酒鋪”、“禁酒令”、香型紛爭等很搶眼。在各種現象背后,是消費人群及偏好、品類風味、渠道營銷、場景體驗等多方面的變革與創新,重塑著酒業發展的新邏輯。但也反映出酒業的困惑、茫然,短暫出現的現象,未必會成為必然趨勢。
酒業當前的困難,是受大環境影響所致,其他行業同樣遇到這樣的情況,唯有創新突破才能尋找機會。面對重重挑戰,酒業該如何破局?國酒研究所對當下一些現象作了梳理,其中窺見趨勢的變化,也或許是曇花一現。
以下“酒業十大現象”,什么是你認為的酒業發展“確定項”?
現象1:“舊格局+新勢力”,光瓶熱是真來了!
近日,酒鬼酒與胖東來聯合推出“自由愛”光瓶酒被關注。
隨著理性消費、大眾消費時代的到來,光瓶酒最早是沒有包裝、簡樸明了的大眾化口糧酒,輻射核心是面向低端收入與年輕消費群體,“舊格局+新勢力”,受環境影響,今年光瓶酒走到風口浪尖,大小酒企紛紛布局光瓶酒,讓光瓶酒市場越發熱鬧。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光瓶酒市場規模自352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21年的988億元,復合增速高達13.8%。而2022年至2024年,預計保持16%的年增長速度,2024年市場規模預計為1500億元,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光瓶酒布局最廣泛的100元以下價格帶,是2025年上半年白酒市場動銷最好的價格帶之一。
山西汾酒的玻汾、牛欄山、老村長、紅星二鍋頭、西鳳酒的綠脖、五糧液的尖莊,還有郎酒的小郎酒、順品郎等,這些早年就已暢銷的傳統光瓶酒品牌,以親民的姿態構成了光瓶酒市場的舊格局。其中,牛欄山有著幾十億元的銷售規模,而玻汾的年銷售規模更是達近百億。
在消費變化、行業調整之下,全國性一線酒企、知名白酒品牌開始扎堆入局光瓶酒賽道,以新品發布、煥新升級、戰略品牌歸來等方式,讓光瓶酒市場呈現品類多元化、價升質高、消費場景重塑、渠道創新等特點。
洋河大曲高線光瓶酒、瀘州老窖二曲(2025版)、古井貢酒的老瓷貢、仰韶酒業的仰韶酒、今世緣的復刻版黑方和紅方,還有大膽發力千元價格帶的李渡等。
以及中國高端光瓶的領跑者珍酒備受關注,近日以888元一瓶的大珍火爆出場,不到一個月,已被廣泛的群體接受,在光瓶酒市場中搶占品質高地,用“簡裝不減質”打破低端刻板印象,同時探尋新增長路徑。
現象2:低度潮,酒度是“守正”還是“創新”?
今年來,“低度化”話題更是在白酒行業頻繁刷屏。“現在的市場是年輕人的,但他們基本都不愛喝高度白酒……”這樣的感慨在白酒圈時常聽到。寬窄研究院也通過市場調研,發現年輕人非常排斥白酒的烈性與統一的“辛辣感官”。
近期,五糧液計劃推出29%vol新品;瀘州老窖已研發完成的28%vol國窖1573將適時投放市場,同時16%vol、6%vol國窖1573也正在測試中;洋河將在8、9月份集中上市果酒、露酒和低度潮飲,目前有33度洋河大曲、33.8度洋河微分子酒、38度海天夢等相關產品;水井坊將聚焦38%vol以下產品開發;國臺已發布39度、43度國臺適宜酒……
各大酒企扎堆布局低度酒市場,通過降低酒度、提升適飲性,將其作為吸納新生代消費群體、進行口感培育、擴大市場覆蓋面的重要窗口,并以梯度產品構建品牌護城河,拓展消費邊界。
在戰略考量和市場邏輯的背后,行業也有不同的聲音:白酒一味的低度化,不一定真能吸引年輕人和拯救消費困局;不是所有的白酒,都適合做低度白酒;白酒要堅守獨有的風味本源,高度是靈魂,其核心消費群體還未改變;在低度酒熱潮席卷之下,酒企尤需保持理性與定力。
有專家認為,“不能為了迎合所謂的年輕化、國際化而丟了中國白酒的基本屬性,否則就是舍本逐末”。年輕人選擇啤酒、果酒等低度酒,并不意味著他們就能接受降度后的白酒,高度白酒才是中國白酒的精華所在。
每個人對酒的理解與偏好各有不同,而飲酒本身更是一種文化體驗。低度白酒要打動年輕人,最重要的是保持白酒的靈魂、酒格。低度化發展要“因技術制宜,因品牌施策,因實力布局”,而非蜂擁而至的同質化競爭。
白酒作為烈性本質不能輕易改變,經過時間印證的高度中度白酒顯現中國白酒的獨特魅力與品質表達。低度白酒已沒有烈酒特質與特性。也并非是白酒低度了,年輕群體就愛上了白酒。
現象3:酒旅新生活方式
如何在發現消費需求的基礎上,順應并進一步引領消費浪潮?探索“賣酒”向“賣生活方式”的轉變。從傳統釀造到與時俱進,酒業不斷尋求酒旅、城旅、農旅融合創新,深化消費體驗,找到新的增長路徑,朝著穩健長期發展的方向邁進。
“酒業+工業旅游”、“酒文化+在地體驗”、“酒+節慶/IP活動”、“酒莊+生活方式綜合體”四大酒旅融合的創新模式,打造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全感官于一體的沉浸式體驗,為消費者帶來參與性分享性強的體驗之旅。
對標世界,“中國第一白酒莊園”郎酒莊園,配備度假酒店、山谷光影秀、私人定制收藏中心、品酒中心等一流硬件設施,打破生產、消費、體驗的邊界;瀘州老窖打造“國窖1573旅游區”,游客可體驗明代窖池、封壇定制酒;江西李渡酒業憑借李渡唐代洪州窯遺址與元代古窖的“雙遺址”認證,打造“白酒+文旅+文創”的創新生態模式。盛唐·國賓酒莊打造優質釀酒葡萄苗木種植、葡萄酒文化傳播、葡萄酒主題休閑旅游等產業集群,引領高品質生活方式等。
各地產區、企業求新求變,不再單純比拼產品,而是結合自身品牌、企業文化、地域特色等加快發展模式創新,進一步滿足消費者對品質化、個性化、情感化生活方式的追求。酒旅融合發展更加是中小酒企順應發展需求、產業跨界的戰略選擇,也是面臨產業周期的全新破局。
現象4:“2025禁酒令”,酒業的變革年?
2025年5月,《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發布,明確規定公務接待工作餐“不得提供香煙,不上酒”“禁止違規吃喝”,這一政策是對2013年“八項規定”的延續和細化,旨在進一步遏制“舌尖上的腐敗”,推動廉政建設制度化、常態化。
盡管各種形式的“禁酒令”并不鮮見,但此次新規在身處調整期的白酒行業激起千層浪,被視為“史上最嚴禁酒令”。雖然期間“禁酒令”已有所糾偏,但對市場情緒、消費場景、渠道生意的沖擊,短期影響也是巨大的。特別是高端餐飲。
隨著禁酒令的持續推進,政務消費在白酒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將進一步降低,白酒行業將更加會在商務宴請、個人消費、收藏、大眾化等非政務消費場景作研究和突破。
“禁酒令”的背后,是白酒消費脫虛向實、用戶迭代、場景革新的大趨勢。酒業應由政府消費轉向市場消費轉變,由名酒轉向“民酒”,進一步以消費者為中心,深耕大眾酒市場。順應消費需求,在品類風味、體驗場景、品牌建設、極致服務等方面深度創新,白酒將開始全面追求特色化、有序化、大眾化的營銷轉型。
現象5:“打酒鋪”興起,重構酒水消費新邏輯
街上的散酒鋪其實一直都有,是否今年才開始發現價值。在大眾白酒消費追求性價比、質價比的時代,在傳統酒業陷入渠道內卷與品牌溢價困局下,在散酒市場“有品類無品牌”的窘境下,以“唐三兩打酒鋪”為代表的打酒鋪業態、新散酒零售連鎖品牌崛起,重構酒水消費新邏輯。
唐三兩打酒鋪
2023年11月23日,唐三兩在成都九眼橋附近開出首店,白酒、啤酒、果酒、米酒、黃酒、洋酒等品類一應俱全。定位城市社區,以“三兩起售”為特色,拋棄華麗的包裝與高昂的品牌溢價,以優質的產品、場景化的售賣、供應鏈主動權的掌握、創新透明的運營模式,重新連接酒與消費者,讓酒飲回歸生活本質。
關爺打酒鋪
一家關爺打酒鋪也在成都出現,通過消費者品鑒獲得回頭客。據了解,年輕消費者、中年消費者為主。追求時尚與健康,很多都會先品鑒后選擇打酒,復購率很高。
面對散酒這一白酒行業的藍海市場,川酒集團基于其旗下核心品牌的大眾市場經驗,在“四個升級”中戰略性地提出創新散酒經營生態圈,打造“中國散酒第一品牌”,構建散酒產品及價格體系、數字化營銷及品控體系,實施“百城千店”計劃,貫徹其“釀老百姓喝得起的純糧好酒”的戰略目標。
打酒鋪做好品質,這種模式順應體驗需求的變化,能夠覆蓋年輕消費者、老年顧客多個年齡層面的需求,這樣的營銷值得關注。
現象6:香型時代將結束,迎來個性化表達
白酒香型劃分由來已久。在1979年的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中國白酒首次按香型進行評比,分為“清濃醬米”四大香型+其他香型。20世紀80年代初,逐漸發展成了十二種主流香型。
在行業的高競爭態勢下,頭部名酒企業下壓力量持續增強,越來越多酒企選擇依靠品類創新來提升品牌優勢,樂于去建立香型壁壘,跳出原有香型的紅海,開拓新的藍海市場,進而實現戰略突圍。
比如,濃香型白酒中的淡雅型、綿柔型、清雅型、柔雅型等,醬香型白酒中的柔和醬香、綿柔醬香、徽派醬香、醇柔醬香、清雅醬香、赤水醬香等,醬酒、兼香型白酒中的濃醬兼香、濃清醬兼香、清醬醬香等。對于香型多元化,有人認為這是百花齊放、美美與共的繁榮,代表著技術的進步。然而,對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更不利于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新消費時代,“喝好酒、喝健康酒”是主流,消費者追求特色口感風味,高品質、性價比、顏值個性、情緒價值。過分強調香型類別風味,已經偏離了消費需求,自我設置障礙拉長了與消費者認知感知白酒的距離。
業內不少資深專家表示,“創新”要把握好分寸。在以品質為先、守好傳統工藝門的基礎上,真實地向消費者表達好白酒品牌文化故事,通過消費體驗了解中國酒釀造工藝,從一棵糧食的種植到成為一杯美酒的演變,突出個性特色文化的表達,真正做到與消費者心連心。
現象7:創新破局,追求風味渠道營銷多元化
在普遍承壓的白酒行業,“創新”成為了酒企的必修課。通過產品創新滿足多元口感需求、拓展渠道實現線上線下融合、轉變營銷契合不同消費群體等舉措,力爭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實現破局發展。
注重個性化的年輕群體,出現大量小容量、低度數的白酒產品。在包裝設計上,展現復古風格,時尚簡約設計,展示產品特色和文化內涵,體現審美意趣。高端禮盒裝、中端瓶裝、平價小瓶裝、光瓶裝白酒等產品,滿足不同消費場景需求。
在營銷模式上,“線下體驗+線上促銷”雙輪驅動。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新興營銷方式逐漸成為白酒銷售的重要途徑;開展白酒文化之旅、品鑒會等體驗活動,增強與消費者的互動性,提升品牌知名度。
現象8:文化顏值性價比產品成為主流
酒是用來喝的!這是針對于白酒作為物質的飲用屬性而言。而消費需求在變化,一杯酒也是多方面的元素匯集。外在的,它必須是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展現眼前很亮眼醒目,會讓人耳目一新充滿好奇與了解欲。內在的文化品質,企業形象口碑,性價比決定這杯酒具備什么樣的價值。
賦予產品多元價值,品質、文化、品牌、價值,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產品要體現打動消費者購買欲的價值點。
現象9:噸位決定地位,將成為過去式
企業生命力競爭力長短,不在于規模大小之分,而在于創新、在于消費者認可,是否愿意為你提供的服務賣單。規模體量對于全國性名酒品牌企業是重要,同樣也需要企業為此付出更大的投入成本代價,面臨同行業的競爭拼殺壓力,盲目追求“噸位”,不一定就會占有地位。
特別是當下“如何活下來”,市場細分將越來越明顯,“想通吃”的時代已經結束。能夠在一個細分領域做到最大化,能夠與優秀同類企業互利實現共同成長彼此成就,將會是大勢所趨。未來,很少會再出現“寡頭”一支獨大。
現象10:白酒產品差異化,成為新破局關鍵
綜觀白酒產品,因其釀造工藝要求特殊性,目前白酒品類都是按香型作基本風味來區別。酒業專家對主流品牌的白酒產品通過品鑒可能會分辯出品牌,更多的消費者根本無法喝出什么酒什么味,只能根據自己喜好習慣或品牌名氣來作出消費選擇。
這也是消費者對白酒難以充分認知與接受的根源所在。
對其他食品,我們可以有比較準確的口感判斷喜不喜歡,而白酒很難做出精準的區分。即使是釀造出的白酒原酒,還是存藏十年的老酒,消費者不是專家也難識別。
當下,系列果酒、配制酒等新潮飲受到消費者喜歡,因為口感舒適度明顯,而白酒能不能做到獨特風味個性,提高消費者認知判斷,這可能是白酒實現真正破局,讓年輕群體愛上白酒的關鍵。被動消費到主動消費,明明白白消費,白酒業還需要更大的創新。
酒業怎么變革,贏得消費信任?
你怎么看,歡迎留言交流。
上一篇:上下同欲者勝!郎酒經銷商主動自發向下游客戶發出《承諾書》
下一篇:柳林酒海酒產品專家品鑒會舉行 五年基酒老酒調味酒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