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2 13:47 瀏覽量:15835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我國非公有制經濟,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下發展起來的。40年來,民營企業為經濟增長做出貢獻,為提供就業做出貢獻,有些民營經濟體成為創新主體,進入世界500強,這是我國改革開放顯著成就之一。但是,目前民營企業發展遇到諸多問題,諸如融資難、融資貴、競爭環境不公平,對個人財富是否穩定沒有充分的信心,這些都關系到民營企業長遠的發展,關系到國民經濟長遠增長的問題,關系到就業、甚至關系到長期穩定的大問題。解決好民營企業發展問題,對國民經濟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前不久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注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我國民營企業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我國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座談會對民營經濟進行了充分的肯定,下一步基層職能部門能否百分之百的貫徹執行?筆者認為,這是關鍵。如果基層職能部門消極怠工或不作為,民營企業仍處于被動的“被管理”的角色,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那么,中央這么好的政策將不能落地,促進民營企業發展進而使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目的也將化為泡影。
因此,狠抓基層落實,狠抓基層管理部門工作作風,把他們的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民營企業及民眾有監督的權力。這樣才能使基層管理人員既不能消極怠工又不能不作為,才能使基層管理健康的運轉,才能使中央的好政策真正能夠惠及民營企業,使民營經濟健康蓬勃地發展。(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
上一篇:第十一屆廈門名優特農產品展銷會舉辦
下一篇:不要再拿過期食品與消費者玩“藏貓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