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av影片在线播放-久久这里只有精品热免费-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逼逼-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要聞 > 正文

江蘇東海“稻蝦共養”高效種養模式的探索之路

2018-12-13 14:19   瀏覽量:2645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數十臺收割機踏著稻浪前行,金黃色的稻田里一幅繁忙景象。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黃川鎮新聯村的瑞沃農業種植基地,呈現出這樣一幅美麗的初冬豐收圖。

  “你看這片水稻長得多好,稻穗都壓彎了腰。”這幾天,農場主李前方忙著調運收割機器,對成熟的蝦田稻進行顆粒歸倉。聞著微風吹來的稻花香,看著一車一車的稻谷駛出基地,李前方感覺特別的高興,“第一年嘗試,收成還不錯。”

  從事水產養殖20余年的農民李前方,從去年開始愈加意識到綠色種植的好處,便擴大產品體系,從事水稻種植。“東海大米是國家地理標識產品,要振興大米品牌,就要種出好稻谷來。”談起為何選擇這一種植模式,李前方直言,“咱這里一年就種一季稻,確保的就是大米品質。”為讓大米品質得到保證,李前方選擇在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的黃川鎮新聯村流轉土地3200 畝,種植當地南粳9108 品種。

  東海被譽為“百庫之縣”,水中生物豐富。為讓一田雙收,李前方又在種植基地內推廣了“稻蝦共作”,對種養區進行了整理,在稻田四周深挖了“回”型渠,同時與淮海工學院開展“掛縣強魚富民”工程,建立了博士工作室,給予全程技術指導。為做到種養精細化,李前方又投入大量資金,實施漁業物聯網在線監測,約100 臺攝像頭布局在田塊各個角落,全天候進行治安監測。水里也安裝了專業的高科技檢測裝置,適時對水質環境進行指標監測,并上傳到國家數據庫,進行大數據分析。“種地也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如果加入一些新嘗試,說不定能開拓出一片新天地。”對于一系列的資金投入,李前方認為十分值得。如今,不用走進田地內,李前方就可以用手機隨時隨地看到視頻監測情況,并適時掌握水質。

  “小龍蝦是餐桌上的暢銷品,不愁賣。而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下,稻米口味清淡,糯而不黏,入口回甜。”李前方說。今年6 月份栽插完水稻,7 月份便在基地內投放了8 萬多斤小龍蝦苗。“稻田內,小龍蝦利用食物鏈進行病蟲草防治,蝦的排泄物可以肥田。小龍蝦對農藥敏感,所以不使用農藥,這樣種出來的蝦田稻自然安全、健康。”李前方說。

  為讓一水兩用真正發揮效益,東海縣海洋與漁業局還時常組織技術人員走進基地內,進行科學指導。近年來,東海縣利用區域優勢,積極推廣“稻蝦共養”高效種養模式,積極探索“接二連三”綜合發展,稻蝦產業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目前,全縣已發展一水兩用、一地雙收、一季一稻的‘稻蝦共作’1.2 萬畝,種養技術也在不斷探索中逐漸成熟,種養模式也不斷創新,畝均效益也在穩步提高。”該局局長葛溧說,“‘稻蝦共作’每畝效益可達3000 元以上,促進農民增收約2000 萬元,實現了‘用水不費水、用地不占地’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今年,東海縣又申報了“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

  當問及收成如何時?李前方用這一組數據給出了答案:“今年龍蝦一畝產量在200 斤,水稻在1000 斤,畝均純效益可達到3000 元,比傳統的稻麥輪作一畝地要多收入2000 元。

  ”不僅要養出好蝦,更要種出質量高、效益高的水稻。生長周期約120 天的南粳9108,卻在李前方的基地內足足待了半年之久。“稻谷出米率達到了70%,口感松軟,入口香甜。”為推動稻蝦米銷售工作,李前方還創新了稻蝦米包裝,按照米質分成9、6、4 元每斤不等的價格,進行精品化、標準化、品牌化包裝,目前已收獲了2 萬斤稻蝦米的訂單。

  通過一年的生產實踐,李前方看著眼前3000 多畝的稻田,興奮地說:“蝦貴米香,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

分享到:

上一篇:雅安市寶興縣食藥監局開展非洲豬瘟防控聯合檢查
下一篇:成都市供應鏈協會成立 康源及五家企業任副會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