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2 09:26 瀏覽量:12958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訊 (葉青)一名服役10年的退役老兵,一個四次因公負傷的一等傷殘軍人。他患過淋巴癌,2次癱瘓臥床6年,全身動過5次手術,醫生曾預言他手術后活不過三個月。然而,今天的他不但先后取得了工程師、高級釀造師、高級品評師、高級檢驗師等資質,還被評為全國自學成才優秀人物、四川省優秀科技工作者、自強模范、勞動模范等。他撰寫了百萬字的科技培訓資料,四川人民出版社組織編寫反映他事跡的《百戰人生》一書還榮獲了全國精神文明奮進獎。他研發的產品獲得過“國家級金獎”“倫敦國際專利技術博覽會金質獎”,他的釀造技術,領先世界。他是張仲安,一個坎坷不平凡的人。今天,他娓娓道來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
一等傷殘軍人張仲安:匠心創造世界領先的天然無鹽釀造產品
成長:從貧農到一名“傷痕累累”的解放軍戰士
我出生于1947年,在不到兩歲時母親因饑餓離開了人世,我跟著外公外婆長到大約12歲時,外公外婆又因饑餓撒手而去,從此孤苦無依開始了獨立生活,一邊割草養豬,一邊靠養豬賣來的錢交學費忙里偷閑的讀書。一有時間我還提著雞蛋到彭縣廠里去拜師學習制曲技術,不僅學會了用中藥曲發酵飼料搞養殖,還應用到自己和左鄰右舍的養殖中,既提高了產量,還贏得了當時生產隊的獎勵。
后來,在那個特殊時期我讀到高中一年級就終止了學業。1969年10月,我和邱素枝結為了夫妻,當年11月,又響應祖國的號召,離開了新婚的妻子走進軍營。
在部隊服役的10年時間,我先后四次因公身負重傷,被評定為一等傷殘軍人。在解放軍總醫院腦外傷癱瘓治療期間,又發現患了淋巴癌,醫生認定我手術切除癌細胞后活不過三個月。聽到這個消息,我決定把睡的病床讓給當時從前線下來的傷殘戰友,堅定要求出院并復員回家。1980年,部隊把我安排到成都軍區新繁療養院終身療養,但我自愿放棄了這個待遇回到家鄉。不幸被醫生言中,回到青神縣的第六天下午,傷病又一次復發,我再次癱瘓在縣醫院病床上長達三年時間。
掙扎:一等傷殘軍人并發癌癥,人生何去何從?
早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治療癱瘓時,我就苦苦思考,今后要是長期臥床不起該怎么辦?我想,“百病不如貧窮苦”,我唯一的生路就是進行科技知識的學習,把所學的科技知識用在消除人們貧困的事業上。或許是我在學生時代搞微生物發酵飼料養豬的歷史,第一次受傷后首長就把我安排到部隊開辦的生產基地從事釀造醬油、食醋的工作。當時,部隊領導還專門派我到張家口國營酒廠學習白酒發酵技術。
張仲安全國自學成才證書
臥病在床期間,經過無數個不眠之夜的冥思苦想,我決定和妻子重操舊業。想好后說干就干,我們從信用社貸款購書訂報,并在病床上苦心學習鉆研,指導妻子自制微生物發酵飼料養魚、豬、雞、鴨、鵝、兔等。由于自制生物飼料養殖成本低,含有抗菌抗病毒成分,所以我們的養殖年年成功,沒有失敗過。加上飼養的畜禽、魚肉質特好,銷路也很好,在此期間,我們靠自己養殖賺錢還清了我多年來為治療淋巴癌所欠下的上萬元欠債和信用社的全部貸款。80年代末期,我們用微生物發酵飼料搞立體綜合飼養的年收入已達到了10萬元以上。
為了解決農戶養禽抗病力差、成活率低的難題,我在病床上發明的孵禽薄水溫箱首獲中國孵禽箱專利權,不僅開創了不用電、不用任何燃料升溫孵禽的先河,還帶動了全國數以萬計的人脫貧致富。
四川省五廳局聯合頒發的農業科技進步突出貢獻證書
我癱瘓在床艱苦創業的事跡先后引起了當時的縣武裝部政委郭顯舟、縣科委主席汪林輝、縣畜牧局長尹定良、青城鄉政府黨委書記李樹清、青神縣委領導甕世林和胡龍賢的高度重視,縣政府不僅為我的孵禽箱召開了鑒定會,還把我們夫妻倆推選為縣、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轉折:從初心到“三個第一”的“翠微”牌原汁醬油
有一次,我在政協會議上聽到老領導談到青神縣當時的醬油、豆瓣生產廠家不重視產品質量時,我決心要為青神人民爭口氣,重操在部隊時生產醬油、食醋的技術。
此前在北京軍隊醫院治療癱瘓的三年時間里,我不斷受到老醫生、老專家醫療、營養、飲食健康、食療祛病等知識的熏陶,讓我對健康食品有了根深蒂固的認識。
早在九十年代打算從事釀造醬油之初,我就先后咨詢請教了十幾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老師,后來又赴上海拜師學藝,再后來邀請老一輩釀造專家包啟安、袁耕謹、諸亮等來企業指點迷津。
90年代,張仲安參加中國科協調研座談會并作交流發言
在發酵調味品的產品質量要求上,那時我就站到了德國、日本等世界發達國家釀造醬油、食醋標準的高度要求自己。我在學習日本釀造專家中浜敏雄博士釀造醬油的學術論文時,有兩條觀點扎根在了我腦海里:一是機械化是生產不出高端醬油的,唯有傳統工藝才能生產出高端醬油;二是在釀造調味品發酵中,食鹽既能防止雜菌感染,又是抑制低溫蛋白酶、酸性蛋白酶等多種酶類將大豆蛋白質轉化為氨基酸、肽、氮等營養成分的阻礙物質。
在釀造過程中,一般生產醬油的含鹽量在15—18%以上,但當鹽達到6%以上,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等酶類的活力就要下降80%,可見鹽抑制蛋白酶水解蛋白質為氨基酸的影響很大。那么,在發酵過程中怎樣既能排除鹽對蛋白酶的抑制又能使醬醅不變質呢?我回想起牛(瘤)胃微生物能把纖維素含量高、低營養、貧蛋白、難消化的牧草酵解成富含菌體微生物的真蛋白飼料的原理,決定用在釀造技術中心,因此在90年代初,我就用牛(瘤)胃微生物發酵的原理發酵成功了無鹽醬油,還在1998年第3期《中國調味品雜志》發表了“兩段發酵法釀制原汁醬油”的論文。
90年代,國家科委和四川省政府聯合舉辦的展會頒發的金獎證書
我們采用前段無鹽發酵讓米曲霉、蛋白酶、半纖維素酶等多種酶類將豆類蛋白質轉化成多種氨基酸、肽、氮等營養成分后,再分段逐漸根據需要添加鹽后熟發酵。由于前段無鹽發酵排除了鹽對多種酶的抑制,使原料粗蛋白酶解率明顯提高,所釀造的醬油氨基酸含量、肽、氮等營養物質都很高。無鹽曬露發酵醬油在光合細菌的作用下更加速了多種氨基酸、肽、氮的分解、繁衍,且醬醅內各種醬類芳香物迅速形成無鹽發酵醬油特有的風味。
竹汁醬油產品
1993年,我們把這種前段無鹽發酵、后段加鹽發酵的醬油取名為“翠微”牌原汁醬油,該產品一投放市場就備受消費者歡迎。在國家科委和四川省政府聯合舉辦的“1993全國新技術新產品交易會”上榮獲國家科委、省政府聯合頒發的金獎,并取得交易會專家品味第一、成交第一、銷量第一的豐碩成果。
突變:大地震的毀滅打擊和被列入“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
天有不測風云,正值翠微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之際,2008年5.12大地震讓翠微廠房瞬間倒塌,機器設備埋毀,企業頃刻癱瘓停產。這次大地震使翠微遭受了滅頂之災,許多人都斷言:翠微企業從此爬不起來了。
面對巨大的災難,我沒有喪失信心,也沒有向政府伸手,而是把自己置身于剛從部隊回到地方時癱臥病床的原點。重災之下,債主天天上門催債,我想,真正要走出困境,唯有做最好、最特別、最獨道,而且又最稀缺的營養健康產品,才能讓企業“起死回生”。
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證書
我在北京總醫院接受淋巴癌手術后治療期間,醫生用竹汁液和配伍中藥給我治療,不僅康復了身體,還使我后來用自身對竹汁液的體驗和研究,確定了竹汁液的食療、藥療功效,發明成功了“竹汁液的提取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并被列入了“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榮獲了“倫敦國際專利技術博覽會金質獎”。
最新的國家專利證書
我們的竹汁醬油、竹汁酒、竹汁飲品,都含竹葉黃酮、有機鍺,而竹葉黃酮產品具有抗癌、抗氧化、抗輻射、降血壓等功效是世界公認的。我們生產的竹汁醬油和竹汁酒都是應用“竹汁液的提取”專利技術生產,是獨一無二的特色產品,是行業無法媲美的創新技術產品。
讓我深受感動的是,在5.12大地震重災后,陜西的農業科技報社領導給予我們極大的同情和支持,經常在報刊、網絡上免費宣傳一等傷殘軍人張仲安發明的技術和產品。在《農業科技報》的引領和影響下,農村百事通、農村新技術等多達幾十家報刊、雜志也紛紛宣傳我的創業精神和企業產品。陜西的農業科技報、江西農村百事通、廣西農村新技術、重慶創業、北京創業致富指南等報刊雜志為我們災后推廣技術產品鳴鑼開道,對重振翠微企業功不可沒。在多家報刊雜志的宣傳影響下,我們企業生產的不用電、不用燃料的孵禽薄水溫箱、竹汁醬油、竹汁酒等專利產品推廣銷售到了全國多個省區,從新疆、東北、廣西遠道而來學習技術購買產品的客戶接連不斷。在企業逐漸好轉后,我們主動去找貸過款的銀行一筆一筆、一分不少地全部還清了所有貸款。到2013年9月,不僅全部還清了銀行債務,還使翠微企業枯木逢春,走上了良性發展的道路。
認可:權威專家的勉勵到無鹽醬油的技術突破
中國醫學科學院“國家十三五”高血壓重點項目總監盧專家在嘗到翠微醬油與市面醬油的不同后,從2017年5月開始就多次帶領專家團隊到翠微公司考察無鹽醬油的生產情況。他在考察期間談到:無鹽醬油可作為特殊醫學用途食品,無鹽醬油、低鈉鹽醬油、低鈉鹽功能性食品對高血壓、糖尿病應用于藥膳、食療康養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特別是他談到“全球百年減鹽革命失敗”、“只有無鹽醬油是世界難題”時,喚起了我對無鹽醬油研發生產的強烈愿望。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反復研究,不斷的探索和大量的實踐,我們終于成功研制出了無鹽醬油系列產品,并且實現了五個方面的重大歷史性突破:
——以前生產無鹽醬油季節要選擇在冬季,現在一年四季都能生產無鹽醬油;
——以前生產無鹽醬油要在特定的室內和特定的設備內生產,現在在室外陽光曬棚內用瓦缸陶罈就能生產成功;
——以前是前段無鹽發酵,待產生出豐富的氨基酸、肽、氮等營養成份后再加鹽后熟發酵,現在在前期、中期、后熟全過程都能完成發酵生產;
——以前無鹽醬油發酵成功后還要加鹽才能保存,現在發酵成功后不必加鹽,全靠優勢有益微生物就能保持無鹽醬油在灌裝前不變質;
——以前往往只能小規模生產,現在我們可以做到生產規模越大,生產安全系數越高,生產成本越低。
現狀:領先的釀造技術獨步中國和世界
醬人匠心,對生產高品質無鹽醬油的“偏執”,已成為翠微企業的信仰和根植于內心的質量文化。
無鹽醬油發酵車間一角
用傳統曬露方式釀造無鹽醬油,出神入化、心領神會的手工操作是機械化流水線無法替代的。我們的工人經過嚴格培訓,千挑萬選,每一道工序的每一個細節操作掌控恰到好處,不是用機器可以替代的。
一百多年來,國內外從事醬油、醬類生產的業界專家、學者都在探索研究發酵豆制品,進行擺脫食鹽對酶的抑制作用的研究,但均未有突破。1957年,我國從前蘇聯引進的提高醬醅發酵溫度至55—70℃技術,用抑制雜菌污染的方法生產無鹽醬油,事實證明高溫使蛋白酶、酵母菌等失活的方法是失敗的。日本采用防腐劑法如氯乙醇、水楊酸、亞硫酸等代鹽加入發酵醅中,用以防止腐敗,但產品無醬香味還有酸臭味,且這些防腐劑都呈現毒性,日本至今都不允許生產。我們還先后兩次郵購美國自稱的無鹽醬油送權威機構檢測,其含鹽量高達17.9%,美國的無鹽醬油顯然也是假貨。
大量事實表明,目前在中國和英國、美國、日本這些發達國家,除我們外,仍然沒有無鹽生產的天然微生物發酵釀造技術,沒有無鹽醬油、醬類、醬腌泡菜技術。
質檢機構對張仲安出品的無鹽醬油出具的檢測證明
翠微企業研發的無鹽醬油技術,既不添加合成防腐劑,也不因升高溫而增加能耗,還防止了環境污染,具有多菌種常溫發酵的特點,完全擺脫了食鹽對酶的抑制作用。翠微企業生產的無鹽醬油多次送權威檢測機構檢測鹽(氯化鈉)含量為0,且氨基酸含量高達1.2以上,傳統醬香味濃厚。鮮美的天然微生物發酵無鹽醬油,為預防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為首的“三高”,以及對腎臟病等慢性疾病進行低鹽、無鹽康復的食療群體,帶來了意外的驚喜和福音。
天然微生物發酵無鹽醬油的研制成功,為大豆發酵醬油、醬類的功能性和食療食品的開發奠定了基礎,填補了世界無鹽微生物發酵醬油的空白。
上一篇:成都火車北站暑運后全封閉改造 預計2024年全面完成
下一篇:市場總局食品質量抽檢8批次不合格 涉四川廣西云南江西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