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5 09:48 瀏覽量:13241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核心觀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城市發展規律,不再“攤大餅”,實現多中心、組團式布局……這些新發展理念對成都的城市能級是一次全方位提升。城市空間格局之變,不僅為成都開辟發展新空間,也是對國家戰略的主動融入。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成都,這座人來了不想走的城市,在兩年前迎來了城市格局的“千年之變”。2017年,成都市提出“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其中,“東進”翻越龍泉山,使得成都由“兩山夾一城”的逼仄,變為“一山連兩翼”的開闊。瞄準“世界城市”的成都,在突破“大城市病”瓶頸的同時,打開了面向未來的永續發展新空間。
兩年過去,放眼“東進”區域,一批批體現“精筑城、廣聚人、強功能、興產業”開發思路的重點項目,正從“規劃圖”變成“施工圖”、“實物量”。7月19日,成都市委第十三屆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成都市東部新城空間發展戰略規劃(2017-2035年)》(下稱《戰略規劃》)和《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堅持新思想指引新理念導航高質量建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現代化東部新城的意見》,揭曉最新筑城規劃藍圖,標志“東進”發展自此轉入全面建設階段。
以新理念建未來之城 寧可慢一點也要好一點
白紙作畫,哪里潑墨?空港新城、簡州新城、淮州新城、簡陽城區和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這“四城一園”是“東進”的起步區和重點建設區。東部新城怎么建?“寧可慢一點也要好一點”。自規劃伊始,成都便堅守千年立城靜氣,保持留白增綠定力,以公園城市理念建設東部“未來之城”。這次,《戰略規劃》重點突出“營城思路”“發展方式”“建管模式”三個轉變,重點把握“全域與新城”“筑城與留白”“興城與興業”“聚勢與賦能”“速度與質量”等5對關系,凸顯筑城思路的創新。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城市發展規律,不再“攤大餅”,實現多中心、組團式布局……這些新發展理念對成都的城市能級是一次全方位提升?,F在,“東進”區域已成為成都正在崛起的“第二主戰場”。今年1-6月,“東進”區域908個項目,共完成總投資達到767億元,已超過全年目標任務的53%。
區域熱度持續高漲。近兩年,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完成“增綠增景”約10萬畝,將每年產生生態效益貨幣價值約1.5億元。今年5月,簡州新城無邊界公園城市示范區規劃出爐,這是我國發布的首個無邊界公園城市規劃。
曾經,“隔著龍泉山,風景兩重天”,意思是龍泉山東邊跟西邊兩個區域發展差距較大,而現在,一個又一個實打實的項目開建,讓這種差距漸漸消弭。7月初,成都東西城市軸線(東段)工程正式開工。這條總長149.2公里的快速路將穿龍泉山、跨沱江、連接沿線14個產業功能區,拉近中心城區與東部新城距離,這也從側面印證“東進”與“南拓”“西控”“北改”“中優”是一個有機整體。
以人興產推動產城協調 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
在成都,有一項被十分看重的榜單——“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成都已連續10年位居榜首。城市的核心是人,成都如何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市民的幸福感更強?
發展模式從“產、城、人”轉向“人、城、產”,順序之變展現執政者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這為城市招攬各類人才。曾有調查,高端人才想要什么樣的生活。結論是,5分鐘上班,10分鐘接送孩子上學,下樓就可以買東西,但是一天中可以有兩個小時去發呆、去跑步、去健身房。在成都,這種理想生活已被納入建設者的考慮范疇。
一棟棟高標準安置新居、人才公寓和現代化校園拔地而起,不用再翻越龍泉山,遠程醫療服務讓群眾與優質醫療資源面對面……這些有分量的增長、有感受的發展、有實物量的變化成為“東進”聚人的吸引力。數據顯示,近兩年來,成都建設人才公寓和產業園區配套住房907萬平方米,累計吸引超過25萬名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落戶,人才凈流入率居全國第三。
從“高筑城、廣聚人”起步,成都“東進”正一步步展開“強功能、興產業”的畫卷。在“東進”規劃中,明確東部新城以航空經濟、總部經濟、智能經濟、現代物流、國際消費等為重點產業,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東進”啟動后,已簽約項目115個,協議投資額達3860.3億元。兩年來,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在“東進”區域落地實施。截至2018年底,包括吉利BMA乘用車、銘泰方程時空港、中國電信西部創新基地、中科院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研究院等59個項目相繼開工,總投資850億元。
主動融入國家戰略 發揮聯動東西、溝通內外前沿作用
城市空間格局之變,不僅為成都開辟發展新空間,也是對國家戰略的主動融入。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的戰略交匯點,成都“東進”,推動成渝相向發展,在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中,更有利于發揮出聯動東西、溝通內外的前沿作用。
目前,成渝之間區域仍是產業布局和城鎮化的洼地,需要新的增長極發揮帶動引領作用。在東進戰略中,成都主動朝重慶發展,明確東部區域是城市功能新區,部署了大量的科技型企業、先進制造業等新興產業,這亦將帶動整個成渝城市群中其他城市的發展。前不久,重慶和四川簽署了3個合作協議。成渝相向發展、共建世界級城市群取得明顯進展。未來,隨著連接成渝城市群主要城市的高鐵、高速、航道、通用機場等項目規劃和建設進度不斷加快,一個人口總量近1億、經濟總量近6萬億元的城市群將在中國西部地區崛起。
成都不沿海不沿江,在對外開放和國際貿易中確實存在短板。而成都“東進”則可以從三個方面緩解這一短板,一是蓉歐班列,青白江蓉歐班列已聯通境外22個城市、境內14個城市,占全國中歐班列開行總量的1/4,蓉歐班列助成都沿古絲綢之路西向開放;二是建設天府國際機場和國際航空港,這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等級最高的航空港,是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是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國際空港門戶樞紐,助成都打造世界會客廳和國際消費中心;三是通江達海,通過成都-重慶-欽州、成都-宜賓-欽州的集裝箱班列,成都實現了通江達海的千年夢想,形成南向開放的基本格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