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9 16:52 瀏覽量:10868 來源:經濟參考報
農業發展,種業是基礎。近年來包括玉米種業在內的我國種業市場不斷被國外公司蠶食,要保證糧食供給安全,必須做強民族種業。種業發展需要科研單位的創新,更需要種子企業的推廣應用,只有科企加強緊密合作,才能提升我國民族種業的競爭優勢,這是我國種業發展的長期戰略。
8月26日,由中國種子協會主辦的“推動種業科企合作 擴大京科968推廣應用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與安徽豐大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京科968合作協議。豐大種業成為京科968玉米新品種研發聯合體的重要成員。豐大種業聯手京科968,無疑將為行業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京科968是我國玉米品種新一輪更新換代的引領品種,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介紹,京科968在育種方法、核心種質、雜優模式、品種培育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創制形成新的核心種質X群,拓寬了我國玉米血緣。它不僅高產優質、多抗廣適、易制種,更是節本增效經濟型綠色品種,目前已通過國家5大生態區審定及多省市審認定。據了解,2011年通過國審后推廣迅速有序,到2016年種植面積已超過2000萬畝,位列全國前三。
當前,我國玉米供需缺口進一步擴大、國內外種企競爭激烈、高新技術發展迅猛,這是我國玉米種業目前的發展形勢。“2019年我國玉米需求正穩定增長,預計到2020年,市場年度可能缺口2000萬噸。”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新海指出,隨著產業發展,對玉米種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在滿足不斷增加的玉米剛性需求的同時,還要滿足不同消費結構變化趨勢的需要。
“種業科企合作,是推動我國現代種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鄧光聯在主持研討會時著重指出,我國種業市場化的路子不長,企業的科研能力普遍不足,通過科企合作,補齊企業的短板,是我國發展現代農作物種業的重要戰略步驟。
2012年,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以京科968聯合開發為契機,聯合中種集團、北京德農、北京屯玉、河南現代、登海種業、順鑫農科等國內6家骨干種業企業共同組建了“1+6”京科968玉米新品種研發聯合體。“1+6”聯合體是科技與市場的優勢結合,也是技術和資金的緊密融合。通過開展示范推廣,聯合體實現了對京科968大規模快速產業化開發,成就了年種植超2000萬畝的大品種。
“科學家創造價值,企業家放大價值。”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對京科968的聯合體模式很認同,他認為,現在京科968發展勢頭旺盛,要進一步加大京科968開發,打造科企合作典范,助力民族種業發展。而此次豐大種業的加入實現聯合體從“1+6”到“1+7”的轉變,不僅僅是數量的增加,更是增添了民族種業發展的底氣與信心。
“豐大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造種業民族品牌。”豐大集團總經理吳智勇表示,豐大集團歷經34年,已發展成為一家擁有農副產品深加工、種業、酒店文旅、地產金融等多產業并駕齊驅的企業集團。2015年,豐大正式進軍種業,決心用三十四年的積累開創豐大種業的根基。未來,豐大種業將充分利用京科968的品種優勢,擴大種植區域,進一步強化京科968品牌影響力,讓優良的品種在生產中作出更大貢獻。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表示,安徽豐大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的成功簽約,將成為種業科企合作的一個新典范,助力民族種業發展。“大家的目標是共同把這個品種推得面積更大,讓更多的農民增產增收,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