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6 14:10 瀏覽量:10595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記者 謝 偉 通訊員 林文杰 沈明才)孩子在學校吃什么,飯菜安全嗎?這是每個家長都關心的問題。校園食品安全一直以來都是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始終致力于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持續提升監管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切實保障校園食品安全。
“智慧廚房”護航校園食品安全
近日,記者在新會區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設外國語學校采訪時,看到了一個管理更為規范、安全更有保障的“智慧廚房”,該平臺實現了對學校食堂的集中監控,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監管人員可以實時查看后廚食品加工全過程,為政府監管和學校管理提供了抓手。
為了讓學生吃上“安全、美味、營養、健康、放心”的膳食,學校積極推進“智慧廚房”建設,對學校食堂進行升級改造,引進食品安全溯源協管平臺,對學校食堂從食材采購驗收、粗加工、烹飪、餐具的消毒、留樣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全程監管,對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提前發出預警,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在該校的“智慧廚房”,記者看到,廚房中配備了人臉識別、操作感應、違規抓拍、預警、電子臺賬等設備和技術,實現事前預警、事中監管、實時糾錯、事后溯源的全程監管,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移動監管手機APP端對食堂進行遠程監管,方便管理人員隨時查看作業現場、操作記錄等信息,發現安全隱患能及時處理,提高監管效率。此外,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功能也是一大亮點,通過平臺系統對食堂各主要環節信息數據的采集,自動上傳、存檔,形成唯一、實時、精準、不可篡改的智慧餐飲信息化電子臺賬,確保采購的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來路正、去向明、貨物真、可追溯。在平臺啟用之初,食堂工作人員還有些不適應,為了打造安全、衛生、放心的校園食堂,學校管理層多次做食堂工作人員的思想工作,強調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堅持通過平臺不斷規范工作人員的操作。從開始一天要進行多次糾正,到現在規范操作已經成為食堂工作人員的自覺行為,食品安全溯源協管平臺也成為確保師生飲食安全的一顆定心丸。該校校長曹旭飛充滿底氣地說:“以前監管靠人為,人不來就懈怠,現在靠平臺系統,24小時都要做好,大大強化了食堂員工的責任意識。智慧只是一種手段,我們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智慧的現代化廚房建設,確保師生的食品安全。”
“智慧廚房”是“明廚亮灶”建設的升級版,打破了原來“店內設屏、店內觀看”的體內循環模式,讓校園后廚從幕后走到前臺,消除部門、校園與家長之間信息不對稱的障礙,家長們通過手機掃二維碼方式即可看到食堂后廚的實時圖像,從而對餐飲食品加工行為進行實時監督,實現食品安全的根本好轉。新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梁京偉對記者說:“通過統一的信息監管平臺,監管人員不需上門就可以通過監管頁面查看轄區內所有學校食堂的動態情況,進行實時監督、抓拍、取證等工作。這樣不僅實現了監管部門對學校食堂全程動態實時監管,同時實現了監管方與被監管方不見面實時交流。”
食安大課讓“食育”開花落地
“豆漿稍微煮一下就可以喝了?”“土豆發芽了為什么不可以吃?”“去餐廳吃飯,可以如何根據‘笑臉’情況判斷食品安全狀況?”在江門市新會區廣雅學校中學部,學生們正聚精會神地聽著食品安全專家講授食安知識。記者了解到,隨著新會區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科普計劃的不斷深入推進,這類食安科普課堂出現在了轄區不少校園。據悉,未來,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將常態化納入新會區學校課程體系,讓“食育”開花落地。
在當天的課堂上,食品安全專家、新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炳煥利用視頻短片,生動還原了不少同學日常生活中的遭遇,比如校門口五毛零食吃后會拉肚等現象,并告誡學生們五毛零食不能吃,要注意食品安全。除了視頻短片,課堂還以游戲互動、圖片、案例等豐富多樣、生動有趣的形式,向學生們傳遞食品安全知識點。李炳煥介紹說,中小學生大多會存在注意力易分散、難以接受難度過高知識等情況,寓教于樂是最好的方式,以游戲帶動課堂,讓學生在玩樂中了解食品安全信息。記者觀察到,當天課程主要以基礎知識為主,結合日常生活常見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展示。作為轄區首批“嘗螃蟹”的學校之一,廣雅學校校園食品安全教育成效明顯。該校中學部校長張定學表示,學校通過思想品德課、班會課等課堂開展食品安全教育,隨著食品安全活動及課程的開展,學校學生食品安全意識有了明顯提升。
在江門市新會區廣雅學校小學部的校園里,“食為天,安為先;把關口,守舌尖。日三餐,成習慣;葷素配,營養全……安全經,心中念;受欺騙,懂維權。食有方,學不倦;僑鄉仔,最康健!”學生們朗誦《校園食品安全三字經》的聲音時常會響起。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食品安全意識,識別飲食消費中存在的誤區,引導和幫助學生們正確選購合格放心健康的食品,教育學生拒絕購買零散攤位的不合格食品,新會區創新了食品安全知識傳播形式,在全區校園中推廣《校園食品安全三字經》。
新會區副區長黃興來表示,學校食堂最基本是要做到“食安”,食品安全必須責任到人;接下來是做到“食欲”,學校里做的飯菜要讓學生有食欲;在“食育”上,學校要在食之禮和食之學基礎上,加上環保理念,特別是垃圾分類整理理念,讓孩子從小開始養成習慣,并帶動家庭。此外,學校還可以創新做法,因地制宜開展校園用餐文化建設,讓更多的學生在校園午餐中不僅獲得健康和美味,更獲得受益終身的品德教育。
上一篇:嘉士伯研發“紙”啤酒瓶
下一篇:“八仙山”品牌富硒茶 申報《中華傳統好食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