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av影片在线播放-久久这里只有精品热免费-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逼逼-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農牧 > 正文

甘肅張掖全面推進種子質量全程監管

2019-12-24 09:31   瀏覽量:14150     來源:農民日報

  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甘肅省張掖市被稱為國內生產玉米種子的“黃金地帶”,在這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種的制種企業不斷增多,種子生產、種子加工、種子儲運等一應俱全,生產的種子占到全國玉米年用種量的40%,張掖已成為我國最具影響力的玉米種子生產基地之一。一直以來,作為全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張掖市在加強制種基地與種子質量監管方面成效顯著,為確保基地生產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執法監管方面,張掖市種子管理局結合《種子法》及配套法規、《張掖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管理辦法(暫行)》,堅持早掌握、早動手、早介入、早教育、早監管、早處置的“六早”原則,加大對播種前、種植過程、收獲后的嚴密排查和監督檢查力度,對親本種子、玉米苗期、成熟期、收獲后進行全面抽檢,落實基地鄉鎮、村社屬地監管責任,做到基地監管不留死角。

  在備案管理制度方面,規范基地準入門檻。一是嚴格“兩級準入”制度,無縣區、鄉鎮兩級“準入通知書”的制種主體不得落實制種面積,有效杜絕了違法制種。二是嚴格“雙向備案”制度。企業與制種村合同簽訂后,要分別到鄉(鎮)政府和縣區種子管理局登記備案。三是嚴格“信用評估”制度。開展企業信用等級評估和資質準入工作,每年2月份評出上一年度玉米種子企業6個信用等級,并通過日報、電視臺等渠道進行公告。四是嚴格誠信“黑榜”制度。嚴禁列入誠信“黑榜”企業從事種子生產經營活動。

  在質量管理方面,全面推行種子質量全程監控制度,形成了企業自檢、縣區普檢、市級抽檢的質量檢測體系,采取“把兩關,抓中間”的質量監管措施,對玉米親本田間種植情況、種子生產田的管理及生產過程、種子收購加工過程進行全面檢查,對任何一個階段檢驗不合格的種子,責令企業報廢處理,嚴防不合格種子進入市場。

  質量是種子的生命。張掖市先后制定發布了《張掖玉米雜交種子地方質量標準》和《張掖玉米雜交種質量規范》,將種子芽率標準提高到95%以上,純度提高到97%以上,兩項指標均超越全球質量標準。2011年在原國家工商總局成功注冊了“張掖玉米種子”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為國內唯一的農作物種子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6年制定了《張掖玉米種子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辦法》,積極推動企業開展玉米種子貼標銷售。2016年張掖玉米種子被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商務廳等6家單位授予“絢麗甘肅·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100張名片”最具影響力甘肅特產稱號。

  引導從業人員依法制種離不開良好的法治氛圍。利用報紙、廣播、電視、微信、手機短信等媒體大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有效提高了玉米種子企業、制種基地鄉鎮、村社及基地農戶的自律意識和遵紀守法意識。同時,通過電視、網絡、微信等信息平臺,公開曝光大案要案,深入剖析非法制種造成的社會危害。

  自2013年張掖國家級種子基地建立以來,全市累計查處涉種違法案件210起,移送公安機關113起,67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沒收種子104噸,罰款170余萬元,在市、縣(區)、鄉(鎮)三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種子管理部門的不懈努力和制種企業的積極參與下,市場環境得到不斷凈化。2015年7月3日原農業部種子管理局發布了題為“政府主抓嚴管,強化責任追究,張掖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監管成效顯著”的《種業簡報》,將基地監管中的“張掖經驗”向全國推廣。2016年12月,張掖市種子管理局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農業先進集體。
 

分享到:

上一篇:2019中國小麥產業發展暨質量發布年會:我國小麥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下一篇:黑龍江展開農業現代化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