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1 09:43 瀏覽量:25458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播報 疫情當前,他們是無懼無畏的“逆行者”,農貿市場、商場超市、藥店診所、餐飲單位,到處可見他們忙碌的身影、隨時可聽他們勸導的聲音。一個命令全員返崗、一個口罩奔赴“疫”線,監督檢查、保供穩價、執法維權、宣傳引導,把風險死死擋在自己身前。他們是敢打硬仗的“食安神”,關?;钋萁灰?,是他們;勸阻群體聚餐,是他們;餐飲單位一家一家檢查關停的是他們;節后一家一家現場審核開業的還是他們。
他們,來自成都市龍泉驛區市場監管局,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市場監管”!他們用行動詮釋初心和使命,用汗水澆筑大愛與奉獻,在疫情防控一線書寫市場監管兒女的時代使命和責任擔當。
夜間執勤
有一種速度,叫“第一時間”
1月26日,龍泉驛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指揮部局發布戰“疫”令。該局干部職工迅速集結、第一時間回到崗位,投入防疫。“禁止活禽宰殺、暫?;钋萁灰?rdquo;這條指令發出4小時后,全區49個農貿市場200余家活禽交易和宰殺點全部關停;當日處置口罩價格上漲等消費投訴122件;2天時間,7支黨員先鋒隊成功勸阻30余起群體性聚餐安排,涉及聚餐人數1.6萬余人;2天時間,督促全區餐飲經營單位全部落實防疫措施。時間就是生命。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落實,靠的是該局隨時待命的自覺、完備應急預案的支撐;靠的是黨員干部的率先垂范、全局職工的使命意識。
檢查農貿市場
有一種上班,叫“夜以繼日”
自抗“疫”阻擊戰打響以來,阻斷監管范圍內一切可能的傳播途徑是市場監管人全力奮斗的目標。朝九晚九是硬指標,早起晚睡是常態。成都人喜歡吃宵夜,有些餐飲單位經營到晚上10點,他們就監管到10點;轄區內承擔了成都市70%以上的家禽供應的三聯家禽批發市場凌晨兩點多鐘就開市,他們就干脆駐守在市場門口;只要有群眾舉報、消費投訴,無論何時,都快速響應。連續20多天,很多同志腿腫了、眼睛布滿血絲,但愣是沒有一位同志提出休息,始終堅守在一線、一刻不放松。
有一種力量,叫“我是黨員”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疫情防控一線,“我是黨員,我先上”“我是黨員,讓我來”,是該局黨員干部面對疫情最響亮的回答。
趙敏,中共黨員,該局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每天到得最早、走得最晚,分配任務、匯總信息、跟蹤督導、協同保障,是名副其實“大忙人”,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是黨員,這個時候應該忙,也必須忙起來”。
黃韜,中共黨員,組織研發并推動的“疫情期間龍泉驛區餐飲營業申報系統”,有效降低了餐飲復營的傳播風險。
王林貴,中共黨員,發揮退役軍人過硬作風,強忍痛風膝疼,帶領全所同志夜以繼日堅守一線,檢查有危險他沖鋒在前、群眾有需求他全力保障,用實際行動樹立起了黨員的先鋒模范形象。
虞克禮,54歲的老黨員,做完第三次腎積水手術不久,面對疫情毅然返崗沖在抗疫一線,同事勸他術后注意保養身體,可他說:“有什么好調養的,疫情在前,匹夫有責,何況自己是黨員。”
官簡均,中共黨員,疫情防控以來,一直堅守崗位,所上安排輪休,一句“我還年輕,扛得住,先安排所上的老同志休息吧!”彰顯了共產黨員有困難先上的優良傳承。這樣的聲音在該局到處可聽、越來越多、愈來愈響!
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有一種聲音,叫“馬上處理”
疫情爆發以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一度告急,消費維權和投訴舉報劇增。為確保市民投訴第一時間受理、第一時間處置,在消??瓶崎L曾建軍的帶領下,消協人員全面踐行“隨時在線”“馬上處理”的公開承諾。1月28日受理的湛某在轄區超市摔傷要求賠付醫藥費的投訴,工作人員在上門取證后,積極組織調解,雙方達成調解意見;兩天后,湛某不同意調解意見,再次提請訴求,消協再次組織調解,最終雙方滿意簽字。這只是該局消協人員不懼風險、積極調解的一個縮影。據統計,自疫情發生以來,該局共受理投訴舉報1687件(緊急件122件),已累計辦結1597件,滿意率98%以上。
在這場全民抗“疫”中,“市場監管”或許沒有白衣天使的直面生死讓人震撼,沒有警察叔叔的抗擊風雪讓人動容,但卻因他們的逆行步伐與持續堅守,才有了穩定的市場供應、安全的食品藥品,才有了“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抗疫底氣。 (葉青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