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2 09:22 瀏覽量:11108 來源:中國名酒莊
中國名酒莊網、品牌傳播網II系列報道
故道眷流水,舊人念佳釀。
葡萄與酒的歷史烙印,深深附著在黃河故道的脈絡上,縱然世事變遷,那份芬芳與醇香仍在流淌,永不停歇。
歷史:好酒需要時間的淬煉
歲月長河隨著時間逐漸消逝,但卻留下深刻印記。包括河南蘭考、民權,安徽的蕭縣以及蘇北的部分地區。黃河故道產區是在1855年黃河在河南蘭考縣境決口改道東流后,在原來南流的一段主河道流經的區域。
黃河故道產區葡萄酒釀造歷史悠久。五代、兩宋時期,河南地區,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今洛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等地及其附近地區都種有葡萄,釀有葡萄酒。明朝嘉靖十九年《蕭縣·物質篇》中,記載了有關蕭縣葡萄生產的史實。
歷經波瀾,時光賦予葡萄酒厚重的歷史積淀。現代葡萄酒業的發展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當地政府為改變黃河故道的貧困面貌,在這里大力發展園藝果業,其中種植了釀酒葡萄,建設了第一批葡萄酒廠,包括蕭縣葡萄酒廠、連云港葡萄酒廠以及民權葡萄酒廠。七八十年代黃河故道產區迅速發展,一度成為我國主要的葡萄酒產區。但是,90年代這里的葡萄酒業開始下滑,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出現種種不適應,導致大面積的釀酒葡萄被砍伐。當前,該產區葡萄酒生產原料不足,優良品種葡萄種植面積小。盡管如此,目前黃河故道仍處于恢復發展時期。
風土:葡萄源于自然的饋贈
充足熱量,疏松沙土,復雜地形,孕育生命力頑強、品種多樣的葡萄。
黃河故道地區熱量充沛,年活動積溫4 000-5000℃,葡萄生長季節氣溫較高,故極晚熟品種也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采收。無霜期較長,冬季葡萄不用埋土防寒。年降雨量800mm以上,并集中在夏季。因此黃河故道產區的葡萄生長旺盛,但病蟲害較重,適合種植抗病性較強的葡萄品種。
產區土壤都是在黃河沖積、淤積物的基礎上發育起來的,90%以上屬于黃潮土,其次為鹽堿土和風沙土。這些土壤大多具有砂性大、含鈣質多的特點,土質疏松,透水性好,有益于葡萄深扎根,適合葡萄的生長。
目前黃河故道產區的釀酒葡萄種植主要集中在河南省的蘭考縣、民權縣、西華縣,安徽的蕭縣,江蘇的豐縣和沛縣等地。總的種植面積僅有幾萬畝,主要紅色品種有品麗珠、赤霞珠、美樂,白色品種主要有白羽、紅玫瑰,在蕭縣還有染色品種巴柯。
產區:品質來自匠心的堅守
從繁榮到衰落,再到重塑輝煌, 一串葡萄,一瓶酒,黃河故道上的葡萄酒再次飄香。
在河南民權縣南華工業園區,一幢幢酒紅色的歐式建筑別具異域風情,近20種葡萄種植區蘊含無限生機,這是一座嶄新的集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旅游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現代化酒堡。在這里有目前河南省最大、最先進的葡萄酒生產線,設計年產2萬噸。民權葡萄酒廠始建于1950年,是我國葡萄酒的骨干企業,產品60多種,榮獲多項國際獎和國家級、部級獎,擁有80年代先進的成套進口設備,是我國葡萄酒產量最大的生產廠家之一。
蕭縣有著400多年的葡萄栽培歷史,素有“葡萄之鄉”的美譽。“蕭縣葡萄”的三分之一供應市場,三分之二用于制罐及釀酒。葡萄酒的生產已有50多年的歷史,酒質清亮透明,柔和爽口,回味綿長,具有濃郁的葡萄果香和陳酒的醇香。1984年,“雙喜牌”白葡萄酒榮獲國家優質產品銀獎,“雙喜牌”紅葡萄酒被評為輕工部部優產品,產品暢銷國內外。
黃河之水天上來,故地重游,心緒萬千,細嗅葡萄香,淺酌美酒芬芳,便可知當下之絕妙,可盼未來之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