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0 10:54 瀏覽量:18063 來源:新華社
2020年2月28日,省政府下發通知,全省31個縣區達到貧困縣脫貧摘帽標準,正式批準退出貧困縣序列,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天祝位列其中。至此,天祝脫貧摘帽了!
翹首以待的夢想終成現實,孜孜以求的目標已然實現。捷報傳來,天祝23萬各族兒女歡欣鼓舞,奔走相告。
“脫貧”曾是個沉重的字眼,曾是天祝兒女許多年的希冀。2013年底天祝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村86個(其中深度貧困村28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560戶56301人,貧困發生率33.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3個百分點。因而,全國“四省藏區”貧困片區縣、國定“三區三州”和省定“兩州一縣”深度貧困縣——這些都曾是屬于天祝縣的貧困標簽。
回首來路,才知道走出了多遠;親歷奮斗,才明白付出的意義。
2014年以來,天祝縣累計減少貧困人口14336戶54616人,退出貧困村86個,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07%,貧困村退出率100%……23萬各族兒女牢記使命、不負重托,以“滾石上山、敢死拼命”的精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共赴這場時代大考,在砥礪奮進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脫貧答卷。
成績從何而來?答案清晰而篤定。
靠的是強化組織領導,靠實工作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全力保障了脫貧攻堅任務落實;完善責任落實機制,推動了各方履職盡責、全力攻堅;保障工作力量,激勵引導了廣大干部主動到扶貧一線干事創業;提升能力素質,鍛造出了一支“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高素質扶貧干部隊伍。
靠的是抓牢產業扶貧根本,夯實增收基礎。抓精主導產業,實現了縣有產業體系、鄉有特色產業、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抓好新興產業,多渠道增加了貧困群眾收入;抓實經營主體,帶動了1.46萬戶貧困戶穩定增收;抓緊品牌建設,打造出了天祝白牦牛、藜麥、高原綠色(有機)蔬菜、食用菌等一批“優特精”的地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抓強就業扶貧,解決了部分貧困群眾增收難題,貧困群眾工資性收入穩定增長。
靠的是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狠抓政策落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改善民生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落腳點,對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易地扶貧搬遷、兜底保障情況逐村逐戶逐人逐項進行“過篩子”排查,摸清短板弱項,全面固強補弱、沖刺清零,全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收獲沉甸甸,群眾笑開顏。
靠的是集中人力財力,凝聚攻堅合力。廣大幫扶干部撲下身子、扎根基層、奮戰一線、決戰脫貧。與天津市薊州區心手相牽,真情協作,譜寫出了精彩感人的東西部扶貧協作新篇章。加強與交通銀行互訪互學、溝通對接,打造出了“銀行搭臺、政府助力、企業獲利、群眾受益”的電商扶貧模式。深入開展“百企幫百村”脫貧攻堅行動,社會幫扶成效明顯。認真落實“兩州一縣”脫貧攻堅三年方案,整合使用涉農資金,把好鋼用在了“刀刃”上。
靠的是堅持精準管理,提升脫貧質量。堅持貧困人口動態管理,落細落實“一戶一策”,規范完善檔案資料,貧困群眾得以真脫貧、脫真貧。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群眾內生動力不斷激發,《德潤萬家》引領崇德向善新風尚,自力更生走上脫貧致富康莊道。
靠的是嚴肅工作紀律,強化作風保障。筑牢脫貧攻堅戰斗堡壘,以黨建引擎激活脫貧攻堅動力。下足“繡花”功夫,咬定目標,不務虛功,在脫貧攻堅一線錘煉過硬工作作風。從嚴從實整改扶貧領域問題,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以真整改推動脫貧攻堅質量大提升。
掘井九仞未及泉,猶為棄井;勝利在望未全功,仍需努力。
“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征程的起點。我們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脫貧攻堅工作的囑托和要求,按照省委提出的“攻堅、鞏固、提升、兜底、整改”的總體部署和落實“四個不摘”、做到“五個堅持”的新要求,細之又細抓好“1+35”一攬子工作方案落實,切實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確保一戶不漏、不留死角地高質量清零達標,全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我們要堅守初心使命,一手抓貧困人口脫貧、一手抓已脫貧人口鞏固提高,加強邊緣戶、脫貧監測戶跟蹤監測,對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實施精準幫扶,實施一批特色產業規模效益提升、邊緣戶監測戶收入及“三保障”鞏固提升等脫貧攻堅項目,切實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我們要緊盯“票子、房子、管子、孩子、方子、巷子、冊子”,深入開展以“回頭看、補短板,打基礎、奔小康”為主題的“一個也不能少”關愛行動,切實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弱項,奮力奪取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全面勝利。
日月開新元,天地又一春。馬牙雪山下、金強河之畔,新的希望正在孕育。
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天祝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