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3 09:12 瀏覽量:14003 來源:農民日報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生態有了“含綠量”,產業才會有“含金量”。
近年來,江西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促進產業生態化,將發展綠色經濟作為培育發展新動能、助推農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舉措,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脫貧摘帽地區走向全面振興、共同富裕。
特色小鎮富農家
“2015年靈溪小鎮創辦時,我就在這里務工,第二年我妻子也來了。我一大把年紀了,在家門口就有事做,開心!”今年65歲的江西鷹潭市余江區楊溪鄉楊溪村村民陳谷龍一臉喜悅,“每月有3000多元工資,空閑時我還可以做點兒別的事,更能照料家里,是政府政策好,帶動產業發展,才有我今天的好日子。”
靈溪小鎮是江西省5A級鄉村旅游點,難以想象,這里曾是一片荒山野嶺。
楊溪村黨支部書記陳火榮告訴記者,依托當地產業發展,村民生活逐步改善,僅琯溪村小組就有30多位村民在靈溪小鎮務工,還帶動葡萄、農家樂等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
“靈溪小鎮讓楊溪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綠了山川、美了山村,還帶動周邊村民500余人就業,其中,離靈溪小鎮只有一田之隔的楊溪村村民有100余人在這里務工,每人每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靈溪小鎮相關負責人洪愛林說。
“我們通過打造靈溪小鎮帶動了周邊農家樂、葡萄種植等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目前有巨茂實業有限公司、九蓮山莊、有進桃源及家庭農場30余家。下一步將打造一個3萬余畝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綜合示范區,造福更多村民。”楊溪鄉黨委書記吳克來說起今后發展,信心滿滿,“通過產業聯動,產業做大了,村集體做強了,讓更多村民享受到發展紅利,更好地推進美麗鄉村和諧發展、持續發展。”
挖掘打造優勢產業
新月畬族村是資溪縣唯一的少數民族村,1995年組建民族村時,村集體沒有收入,村民致富無門,人均不足一畝的耕地有1/3是冷漿田,不少青年勞動力迫于生計,外出務工。
1998年,一場特大洪澇災害將畬民苦心筑起的家園化為烏有,為了徹底改變新月村貧窮落后面貌,村委會主任蘭念瑛經過走訪市場,決定發展苗木產業,充分利用資溪森林覆蓋率達87.3%、境內有30萬畝馬頭山原始森林的優勢,采用山上采種、山下播種的模式,為新月村的苗木發展開辟出一條新路子。
發展苗木產業之初,為了打消村民的顧慮,蘭念瑛帶領村組干部率先種植苗木,背著家人拿出了全部積蓄購買了種子、化肥,不斷培養種苗能手,并作出了“所有的種子由我提供,所有的苗木由我包銷”的承諾。當年他們就喜獲豐收,此后越來越多的畬民要求種植苗木,種植規模不斷擴大。
為了更好規范苗木產業發展,村里成立了資溪縣新月畬族苗木股份公司。目前,全村苗木種植面積已擴大至600多畝,種植品種超50個,主要涉及造林、城市綠化、盆景等市場。部分畬民還在浙江、江蘇、福建等地創辦了苗木基地。
蘭念瑛說:“隨著苗木產業基礎逐步成形,村集體經濟也強大了,我們想到還是要傳承民俗風情文化,于是著手開發新月畬族村民俗文化旅游。后來成功舉辦了新月畬族民俗風情節活動,打造了一個畬族民俗風情游品牌。”
金融活水注入青山綠水
采訪期間,記者發現中國人民銀行資溪縣支行的門口多了一塊牌子——資溪縣“兩山銀行”,這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省的首個“兩山銀行”。
“此銀行借鑒了銀行‘貸存理念’,但并非實體銀行,它實際上是一個通過資源收儲、資本賦能和市場化運作,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綜合平臺。”江西省撫州市資溪縣常務副縣長張明春介紹。
據了解,資溪縣“兩山銀行”由生態資源收儲中心、綠色金融服務中心和生態通運營中心組成,打通“資源-資產-資本-資金”的轉化通道,將全縣碎片化、零星化的生態資源通過租賃、托管等方式進行收儲、整合,再引進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通過生態通運營中心,培育生態經濟市場經營主體,做大做強生態產業。
“我家帥帥會說話,大家都是沖他來的。”資溪縣大覺山李香花撫摸著孫子的頭說。今年10歲的帥帥是自家農莊的“代言人”。3年前,李香蘭利用當地政府給予的13萬元無息貸款,搞起了農家樂和民宿。隨著大覺景區的建設,源源不斷的游客讓這個家的生活也一天天好了起來。
資溪縣大覺溪通過踐行“兩山”理念,堅持鄉鎮包村、單位包段、項目到人的工作機制,采取設計、施工一體的方式,對大覺溪沿線村莊進行房屋改造、主支路升級、綠化亮化等。目前,大覺溪成為全省唯一一個省級鄉村旅游綜合示范區,也是鄉村振興示范區,天天游客絡繹不絕。
上一篇:行走云南看脫貧之二 瀾滄江畔眾手澆開幸福花
下一篇:為豐收喝彩 為農民點贊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