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11:10 瀏覽量:10543 來源:中國農村網
12月14日,“第四屆海外農業研究大會”在北京順利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坦、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彭廷軍、FAO、WFP、IFAD和AGRA等駐華機構的代表、泰國、烏克蘭、墨西哥、菲律賓、韓國等五國駐華使館外交官出席了開幕式。圍繞“新形勢下的海外農業發展趨勢與國際合作展望”主題,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彭廷軍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投資合作研究所梁桂寧所長做了主旨發言。
彭廷軍在發言中指出,農業是民生之本,是多雙邊交流磋商的焦點之一,也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經貿、科技合作的重要領域。我國已累計與94個國家建立了穩定的農業合作關系,與80余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了農漁業合作協議,近年來引領金磚、G20、中國東盟等多邊和區域農業合作取得豐富成果。目前,我國農產品市場開放程度普遍達到90%以上,農產品貿易額由2000年的243億美元增至2019年的2300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二大農產品貿易國,為保障緊缺農產品供應,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助力產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就業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業對外開放水平,他表示將繼續不斷完善農業多雙邊交流磋商機制,優化農業領域外商投資環境,健全農業對外合作的融資、保險、信息、人才等服務體系,打造更多國際化、品牌化的投資、貿易、科技合作促進平臺,為企業和科研院所等開展對外合作創造機會、提供支持。
孫坦在致辭中介紹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海外農業研究中心近年來的發展歷程及未來的計劃。他指出,海外中心成立4年來,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和農業對外合作戰略需求,初步建立了數據密集型農業戰略決策、基于大數據的農業全球化模型和知識密集型農業智庫服務三大支撐體系。累計完成101國重點國別報告及專題研究的智庫產品,連續發布了海外農產品市場監測報告,建成了以農業對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為核心,以同名微信公眾號、海外農業觀察、海外農業研究大會為支撐的發布平臺,服務決策效果顯著。在中國農科院的支持之下,更加強化海外中心農業對外合作集散地功能,更多圍繞中國農科院雙一流建設和國際合作戰略目標,今年還牽頭FAO 區域創新中心和“一帶一路”建設、中非合作重點農業技術示范兩項任務。海外中心已準備好肩負更多的職能和使命,未來將繼續大力建設大數據平臺,開展海外農業信息監測和數據挖掘研究,不斷完善大數據支撐的智庫建設,成為專業智庫和前沿技術支撐的農業對外合作助推器。
會上,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東亞東南亞和中亞辦公室主任陳志鋼發布了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與海外中心合作研究成果;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所長聶鳳英發布海外農業研究中心2020年智庫研究成果。圍繞會議主題,大會還組織了國際組織、國別以及科企合作三場專題研討,全面剖析了后疫情時代海外農業發展新態勢,并從國際組織未來五年規劃、重點國家農業發展合作和科企業合作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即將開局。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國內外專家學者相互交流和分享了寶貴經驗,將繼續通過多元化方式來推動新形勢下海外農業發展與合作,從而應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帶來的挑戰,更好地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上一篇:前三季度我國牛奶產量同比增長8.1%
下一篇:扶貧類農業保險保額5年增長超6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