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0:21 瀏覽量:21729 來源:農民日報
近日,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沙鎮鎮侯家村侯紅賓家冬暖式大棚內里的黃瓜已經上市20多天了,說起目前的價格,侯紅賓露出滿臉喜悅。“這是我第二年承租大棚,每年只需繳納6000多塊錢的租金,蓋一個這樣的大棚至少要投入10萬元,租用扶貧大棚減輕了我們租戶一次性投資的壓力。”侯紅賓說。
在侯紅賓大棚的門口張貼有東昌府區產業扶貧項目資產標志牌,牌子上顯示的大棚所有權歸沙鎮鎮黃西村等四個村莊。如何讓扶貧資金發揮最大效益,讓貧困群眾收益最大化?東昌府區根據蔬菜種植的產業優勢,將2017年、2018年扶貧資金和中央第二批財政資金整合利用,修建了26個扶貧大棚,租賃給種菜能手,惠及11個村的貧困群眾。沙鎮鎮黨委書記秦立忠說,產業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為貧困戶培育穩定增收項目。我們沒有把專項扶貧資金“零散分割”到戶,而是“集腋成裘”,發揮當地蔬菜種植優勢,打造了貧困戶穩定增收的脫貧大棚項目,確保扶貧工作成效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