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7 09:59 瀏覽量:11146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記者王磊)在吉林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的重要時刻,1月25日,吉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吉林省長春市開幕。吉林省代省長韓俊作《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五年來,吉林省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經濟年均增長4.3%;累計減貧70多萬人,1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絕對貧困現象歷史性消除;著力夯實農業基礎,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年產量700億斤以上水平,農業現代化第一方陣地位進一步鞏固。
報告指出,吉林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1852萬畝,規模全國最大,“梨樹模式”獲高度評價。新建高標準農田300萬畝。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1%。農業防災減災成效顯著。提前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任務。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分別發展到14.6萬戶、8.4萬戶。生豬產能加快恢復,有效防控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秸稈變肉”工程順利實施,牛、羊、禽、蛋、奶穩產保供取得可喜成果。據統計,吉林省糧食年產量達到760.6億斤,穩居全國第5位,糧食單產居全國第4位。
2021年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2%以上,城鎮新增就業23萬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左右,單位GDP能耗下降3%左右,保持糧食穩產高產、正常年景下達到760億斤以上、努力向800億斤邁進。在實際工作中力爭更好結果。
韓俊表示,為此,吉林省將著力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囑托,把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作為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為國家多產糧、產好糧,讓中國人的飯碗多裝吉林糧。糧食播種面積不少于8550萬畝。嚴守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新建高標準農田500萬畝。加強抗御水旱災害。防控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
大力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圍繞黑土地保護關鍵核心技術進行科技攻關,探索建立東部固土保肥、中部用養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不同模式,精心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努力把吉林省建設成環境友好、土壤肥沃、旱澇保收、永續發展的國家大糧倉。開展高性能免耕播種機械核心部件技術攻關,對保護性耕作農機具優先補貼。
在26個典型黑土區縣份集成推廣耕作制度改革、土壤改良治理等保護措施。支持四平黑土地保護示范區先行先試。認真總結、全面推廣“梨樹模式”,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2800萬畝以上。加快西部地區鹽堿地改造。籌建東北黑土地研究院,申報黑土地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黑土地保護評價體系。辦好東北黑土地保護高端論壇。
深入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加強玉米、北方粳稻、大豆、燕麥、綠豆、菌類等種質資源庫建設,提升作物品種測試和評價能力。集中力量開展“卡脖子”種子(種畜)育繁推攻關。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建立種業創新聯盟,做大做強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培育“吉系”新品種。擴大種業專項資金規模,設立種業發展基金,打造種業創新高地,為國家打贏種業翻身仗貢獻吉林力量。
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持續抓好生豬穩產保供,生豬存欄達到960萬頭以上。打造“秸稈變肉”標志性工程,啟動實施1000萬頭肉牛建設項目,重點支持12個肉牛大縣、8個肉牛潛力縣和50個示范村,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推進種養循環發展。設立肉牛產業基金,推動龍頭企業發展,支持皓月200萬頭肉牛產銷一體化項目建設。打造遼源2000萬只雞“中國蛋谷”。鞏固提升無疫區和無疫小區建設,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加快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和食品工業十大產業集群。立足吉林省農業資源優勢,發展現代鄉村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著力打造玉米水稻、雜糧雜豆(油料作物)、生豬、肉牛肉羊、禽蛋、乳品、人參(中藥材)、梅花鹿、果蔬、林特(食用菌、林蛙、礦泉水等)十大產業集群,推進全產業鏈發展。在產糧大縣重點布局一批加工項目,把增值收益和就業崗位盡量留在當地、留給農民。實施重大項目引進行動,搭建大平臺,以商招商,建設一批加工園區。推動中新吉林食品區加快發展。爭創國家級長春農高區,打造一流示范園區。抓好梅花300萬噸玉米深加工等項目建設。堅持品牌強農戰略,實施品牌引領和提升工程,大力培育全國叫得響、市場信得過的“吉字號”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實施產業興村強縣項目,推廣“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特”。
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立足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建設,實施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規劃。創建一批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支持松原建設全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市。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加快推進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改造。健全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推廣“科技驛站”“專家小院”等模式,大力培養土專家、田秀才、農狀元、鄉創客,打通農業科技服務“最后一公里”。以家庭農場為重點,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養具備現代素質的新型農民。支持10個縣創建家庭農場示范縣,抓好5個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試點,培訓高素質農民2.5萬人。大力培育專業化社會化農業服務組織,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尊重農民意愿,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抓好宅基地改革試點。鞏固拓展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成果。大力推廣“吉農金服”等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模式。推廣農業大災保險,擴大特色農產品保險覆蓋面,探索開展農業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試點,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在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方面,吉林省將強化大企業、大品種、大項目支撐作用,高位推動吉林道地藥材綠色產業快速發展。促進生物制藥產業重組整合,優化企業結構。抓好長春和通化醫藥健康產業核心區及遼源、白山、梅河口、敦化等醫藥特色產業基地園區建設。加快吉粵港澳中醫藥健康產業合作區、長春高新生物醫藥產業園、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北藥園等項目建設。規劃啟動醫療器械特色產業園區。打造“吉藥”整體道地藥材形象,加強種植養殖示范基地建設和質量監管。
吉林省提出,到2025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力爭邁上800億斤新臺階,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