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av影片在线播放-久久这里只有精品热免费-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逼逼-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要聞 > 正文

王金會代表:立足創新打贏種業翻身仗

2021-03-12 10:31   瀏覽量:24243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農業現代化,種業是基礎。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打好種業翻身仗”,并對打好種業翻身仗做了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涉及種質資源保護、育種科研攻關、種業市場管理等全鏈條各個環節。隨著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世界各國在種業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種業該如何“強優勢、補短板、破卡點”?如何提高種源保障能力和種業創新能力?如何打好打贏種業翻身仗?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本報訊(記者高偉  通訊員張桂英  徐旭)3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就社會各界非常關注的改造提升“老字號”、加快建設農業現代化、促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等事關龍江振興發展、更好擔負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重任等關鍵問題進行介紹并回答記者提問。種子被視為農業的“芯片”,種業也是非常有潛力的產業。黑龍江作為祖國大糧倉,“十三五”時期解決種源等“卡脖子”問題情況如何?未來5年在這方面還將采取什么措施,更好擔負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重任?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金會表示,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在這輪革命中,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應用是主要特征。黑龍江是農業大省,也是制種大省、用種大省。都說好米來自黑龍江,其實好種也來自黑龍江,黑龍江的育種水平在全國也是領先的。“十三五”時期,黑龍江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占比接近90%,其中常規粳稻和大豆自主選育品種分別達到100%,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良種對糧食增產、畜牧業發展的貢獻率分別達到45%和40%。比如我們培育出的全國水稻第一大品種龍粳31,其推廣種植面積已經超過1億畝。還比如大家熟悉的五常大米即稻花香2號,已經連續3年在國際大米節上獲得金獎。再比如大豆品種合農71,刷新東北地區大豆實收單產紀錄;馬鈴薯品種克新1號,連續多年全國種植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

  在解決種子問題上,“十三五”時期黑龍江重點抓了三件事:一是強化自主研發。應用先進育種技術,加大種子研發力度,常規粳稻、大豆、馬鈴薯育種處于全國領先水平,而且大豆、水稻、小麥全部為自主選育品種。二是建設良種繁育基地。現有國家級良種繁育基地16個,全省主要糧食作物常年繁種面積超過350萬畝,年生產農作物良種14億公斤以上。三是積極培育龍頭企業。現在全省農作物種子企業發展到430家。

  王金會提到,“十四五”開局之年,黑龍江立志要打一場種業翻身仗,確保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堅決端牢端穩“中國飯碗”。黑龍江省委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把種業創新作為重點任務。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自育品種種植占比和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力爭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產、畜牧業發展貢獻率分別達50%和45%。

  王金會表示,聯合攻關的基礎是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加強寒地作物種質資源庫建設,新建寒地微生物種質資源庫、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和寒地果樹種質資源圃。關鍵是加強科研平臺建設。發揮高校資源優勢,加強育種學科建設,搭建育種科研平臺,開展基礎性公益性育種研究,采取科企合作、校企合作方式,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培養育種緊缺人才。

  核心是應用育種新技術。主要依托北大荒墾豐種業生物育種研發中心,搭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通量生物育種平臺,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同時,還要多渠道引進種業人才,加強“卡脖子”技術攻關、加強繁育基地建設、加強種業企業發展、加強政策支持。最終要在培育應用優質高產新品種的基礎上,通過穩定提升糧食播種面積、擴大良種覆蓋率、優化種植區域布局、集成組裝新技術新模式、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全程機械化、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良種良法良機良田結合,穩固當好糧食安全“壓艙石”。

分享到:

上一篇:裴春亮代表:內外兼修 協調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下一篇:民建中央:加強畜禽遺傳資源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