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4 14:36 瀏覽量:1972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日前,一批40余噸、貨值逾120萬元的干制辣椒產品經濟南海關所屬萊蕪海關檢驗合格后順利出口西班牙。據了解,今年前4個月,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山東省萬興食品有限公司已出口腌漬姜片、脫水蔬菜等高附加值農產品1.2萬噸,貨值3.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57、25.26%。“據海關去年的統計,公司的農產品出口值在全省農產品出口行業中排第3位,我們很有信心,今年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公司總經理柳建增介紹。
萬興公司出口數據的穩步增長是山東農產品出口行業的一個縮影。山東是全國農產品大省,是全國蔬菜、水果產量和出口量第一大省,水海產品出口居全國首位。農產品出口基礎雄厚,產業規模優勢明顯。近年來,為支持農產品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支持出口農產品企業豐富產品種類,擴大出口市場,濟南海關結合企業產品生產實際,出臺一系列服務措施。2021年,為支持濟南市推進打造農產品出口產業鏈,濟南海關出臺了《濟南海關支持濟南市推進打造農產品出口產業鏈十項舉措》,為濟南市農產品出口出謀劃策、保駕護航。
助推企業建立完善食安管理體系
“我們公司已經成為美國味好美集團的全球供應商。產品出口到歐盟、美國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高中端市場出口份額達到50%以上。”對公司主打產品生姜的出口,柳建增如數家珍,“從基地種植到產業調整再到最終出口,海關都給了很多專業指導。”
濟南海關注重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幫扶企業建立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和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同時,通過搭建研發平臺,著力引導企業與江南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10余家院校合作,實現產學研合作,生姜深加工鏈條不斷延伸,出口產品從傳統的保鮮姜、腌漬生姜、姜芽,逐漸擴展到脫水姜片、姜粉、壽司姜片、姜飲料等附加值較高的20多個系列50多個品種。今年以來,濟南海關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契機,成立“進出口食品農產品提質升級”專項工作組,為農產品出口保駕護航。
小小生姜的出口之路,見證的是山東農產品出口從傳統初級加工產品到高附加值產品的可喜變化。“今年1—4月,萊蕪區實現農產品出口額15.8億元,占全市的76.6%。作為駐地海關,我們不僅要在通關等環節為企業想辦法,更要以海關的職能優勢在產業升級等方面幫助企業增量、提質。”萊蕪海關關長劉曉黎說。
濟南海關積極支持推動農產品出口。一方面,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幫助企業應對國外技術壁壘,搜集整理技貿措施200余條、組織技貿知識培訓研討6場,培訓300余人次;另一方面,全面推廣“提前申報”“兩步申報”“24小時預約制”等業務改革,提高企業通關效率。
推廣建設“五統一”管理模式
政策好不好,關鍵看落實。日前,在濟南萊蕪舉行的海關進出口農產品稅政調研研討會上,海關總署稅管局、相關直屬海關以及相關企業、行業協會的專家共同對山東特色農產品進口稅率、出口退稅率以及監管證件等議題進行研討,進一步助力山東省企業降本增效,支持山東省打造、完善農產品出口的全產業鏈。“前期我們通過開展稅政調研,將脫水洋蔥粉、脫水姜粉的出口退稅率由之前的5%提高至9%,每年為農產品出口企業提高經營效益800余萬元。”濟南海關關稅處處長胡軍說,“希望通過這次研討會,我們能轉化更多稅政調研的成果,幫助農產品出口企業降本增效。”
“原來我們有問題,海關幫著解決問題;現在,海關是提前服務,想在了我們前面。”參加此次研討會的山東泰豐食品董事長胥樹建說,“這次研討會就是專門為山東農產品出口服務的,海關、政府、企業都來參加,大家一起談思路、想辦法。我受益匪淺,對公司的未來更有信心。”
為保證出口產品原料質量供應,濟南海關積極探索風險評估與監控檢測相結合的新模式,指導企業建立規范化管理制度,制定有害生物普查監控機制和計劃,定期開展基地核查和有毒有害物質檢測,幫助企業全面提升管理水平。2021年,濟南海關幫扶建設的擁有國際有機認證的萬畝有機生姜種植園,被評為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
對于基地的下一步規劃,“我們要推廣建設‘五統一’管理模式的高標準發展基地,”萊蕪海關查驗二科科長董波說,“也就是統一規劃標準、統一技術規程、統一種植管理、統一投入品供應、統一病蟲害防治,以此來幫助企業強化基地管理,完善質量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從源頭上保障出口蔬菜的品質;在此基礎上,全力打造產、供、銷功能齊全、發展潛力大的農業產業鏈發展體系。通過這種標準化基地種植,可以帶動當地4萬多農民實現致富增收。”濟南海關還將幫助企業強化種植基地管理,為開發更多的產品、創造更多的品牌、占領更多的市場夯實基礎。
上一篇:食品安全輿情應急處置須念好“五字訣”
下一篇:網紅茶飲如何一直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