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1 14:26 瀏覽量:18347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記者谷秀燕)2022年春節臨近,商場、超市、旅行社、電商平臺紛紛推出優惠活動。但低價并不等于實惠,一些不法經營者可能借低價之機,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欺騙消費者。日前,中消協整理了近年來消費者反映比較突出的幾種“低價套路”,提醒廣大消費者加強防范。
低價“問題”食品安全風險高、營養價值低的情況值得消費者特別注意。中消協曾開展農村集貿市場調查體驗活動,發現在售的食品中混雜著一些“山寨”食品和“三無”食品,由于這些“問題”食品大多使用不明原料,生產過程也不規范,食品安全難以保障。但因價格低廉,若消費者只關注價格就很容易“中招”。中消協建議消費者到證照齊全的正規商家處購買食品。在考慮價格的同時,更要重視年貨食品的安全和品質。首先,要詢問商家是否具有食品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等經營資質,并查看食品經營許可證上載明的經營范圍是否與其相符。其次,關注食品的標簽信息,特別是商標、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執行標準、食品生產許可證號、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等,了解產品基本情況,避免買到“山寨”食品、“三無”食品及過期食品。
當前,社區團購雖然十分火爆,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如商品質量差、虛假促銷、低價傾銷、退店保證金不退還等。中消協提醒消費者,在進行社區團購時,一要認真甄別、查看商家資質,了解商家口碑及售后服務情況,盡量選擇信譽良好、服務規范、售后有保障的團購商家,謹慎選擇微商、社交平臺及個人組織的微信團購群。二要仔細查看供貨渠道和供貨商資質,收貨時要及時查驗產品品質,如肉禽產品是否經過檢驗檢疫、農副產品是否經過檢測、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是否有產品合格證等。三要根據自身需要理性消費,不盲目囤積限期使用的商品,避免浪費。四要保留發票、電子訂單、支付頁面等消費憑證以及與團購平臺“團長”的聊天記錄、產品的宣傳介紹與服務承諾等信息,當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積極進行維權。
中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要理性看待商家的打折促銷行為,甄別所謂的低價是“真實惠”還是“設套路”,精明消費。
上一篇:掃碼點餐,服務也須在線
下一篇:國家發改委:推廣綠色認證產品 提升消費智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