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30 11:14 瀏覽量:10823 來源:中國食品報
近年來,食品企業紛紛披露ESG報告,特別是“雙碳”目標提出后,ESG越發成為企業界和投資圈關注的焦點。ESG作為一種重要的投資理念、評價方式和企業行動指南,日益成為國際共識。當前,ESG在我國已進入加速發展時期,投資規模持續增長,監管體系加速構建,評級評價不斷拓展,信息披露日益活躍。同時,與較為成熟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上市公司在ESG領域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ESG成為衡量企業發展重要指標
所謂ESG,包括E(Environment,環境)、S(Social,社會責任)、G(Governance,公司治理)3個方面,是一套綜合衡量企業環境、社會、治理績效,而非單一財務績效的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標準。食品產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眾多食品企業近年來堅持綠色發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不斷推進ESG信息披露。
近日,百事公司推出2021年度ESG報告,這是自去年百事公司可持續發展新戰略“正持計劃(pep+)”問世以來的首份成果展示,標志著百事公司在助力構建更可持續的食品體系、為人類和地球帶來積極改變的道路上,又達成了一個嶄新的里程碑。百事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龍嘉德表示,著眼未來,百事公司將在“正持計劃(pep+)”的指引下,繼續發揮行業領袖作用,攜手廣大產業鏈合作伙伴、社區、政府、公益組織,共同積極投身于全球食品飲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創新。
7月20日,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發布《2021年帝斯曼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報告》,這是帝斯曼第15年發布該系列報告。“十幾年前帝斯曼就提出了‘PPP’——人(People)、地球(Planet)、利潤(Profit)要相互平衡兼顧,當時帝斯曼還屬于相對少數群體之一。可喜的是,這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社會大眾,包括投資人的認同,成為社會共識。”帝斯曼中國總裁周濤表示,未來,帝斯曼將圍繞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低碳轉型等目標推陳出新,開發創新可持續解決方案。
8月15日,勁仔食品披露了2021年度社會責任報告。該報告是勁仔食品首份ESG社會責任報告,包括食品安全與健康、公司治理、科技創新與業務經營、員工管理、環境保護和社會公益等重大責任議題,并重點圍繞國家戰略、行業趨勢,突出了黨建廉政、鄉村振興、雙碳戰略、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等國家宏觀戰略與行業先鋒引領性內容,以可持續發展理念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
“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雙碳’戰略持續深入推進,中國企業將越來越多地把ESG作為衡量自身發展的重要指標,ESG理念將逐步深入人心。”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副院長高運勝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后,ESG報告不僅會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身份證”,而且是邁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盡管ESG是當前的熱門話題,但很多企業對ESG仍然一頭霧水。東方證券報告《ESG專題研究:ESG投資的起源、現狀及監管》中提到,ESG最早起源于宗教興起的倫理投資。20世紀60年代,西方一些投資者開始通過投資行為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和訴求。20世紀90年代,社會責任投資開始由道德倫理層面轉向投資策略層面,在投資決策中綜合考慮公司的ESG績效表現,衡量ESG投資策略對投資風險和投資收益的影響。進入21世紀,可持續發展理念越來越成為共識,ESG投資概念逐漸形成。2004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發布報告《誰在乎輸贏》(Who Cares Wins),該報告討論了如何在投融資活動中融入ESG因素以及為公司運營中如何融入ESG因素給出了指引。2006年,在金融倡議的支持下成立了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PRI)。由此,由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構成的ESG指標成為衡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ESG投資成為全球主流的投資策略和投資方法之一,且顯現出越來越高的重要性。
ESG亟須本土化滋長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越來越重視可持續發展,ESG管理受到企業以及資本市場的高度重視。中誠信綠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發布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政策回顧與2022年披露現狀分析》報告顯示,主動進行ESG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數量和比例逐年增加,其中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1年度ESG相關報告的比例首次突破30%。未來,ESG信息披露形式將更加規范,上市公司披露ESG報告已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
與此同時,有關部門也在逐步推動上市企業披露ESG相關信息。證監會上半年發布的《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首次將ESG納入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溝通內容中。上海證券交易所與深圳證券交易所于今年年初修訂《股票上市規則》,明確了社會責任報告等非財務信息的披露要求。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副總經理林笛表示,ESG能夠量化企業社會責任的績效,ESG管理是一個國際大趨勢。尤其在全球面臨氣候變化、糧食危機、公共衛生、地區爭端等各種各樣挑戰的當下,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同時,也要通過ESG管理,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行穩致遠。“一個好的ESG管理,不僅能讓投資者獲得更大的投資回報,同時也讓公司降低了風險,更好地踐行社會責任,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某行業內龍頭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ESG體系本身是有一定科學性的,它的本質是建立一套公開透明的披露體系,要求企業披露環境、社會和企業管理方面的指標,通過這些指標來衡量企業現在做得怎么樣,并與企業的資本市場表現、投資者決策進行掛鉤。但是,它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一些打分的權重不完全符合中國國情。這是由于ESG體系來自發達國家,其社會環境和發展模式與中國不同,直接生搬硬套到國內企業身上可能會有一些水土不服。
該負責人表示,中國未來要走向國際化,中國企業也要走向國際化,必須去跟國際規則接軌。要在發展過程中慢慢尋找平衡,構建一個符合中國經濟社會環境和發展趨勢的企業評價體系。同時,也要遵循國際上通用的標準、通行的做法,否則企業未來國際化的過程可能會舉步維艱。這是一個相互借鑒和學習的過程,國內企業對ESG意識的增強和體系的建立是當務之急。
此外,很多上市企業會借助第三方專業機構的力量,通過專業咨詢、報告撰寫、定制提升方案等途徑來提升其ESG表現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外部團隊只能解決財報的問題,并不解決企業根本的生態問題。雖然我國現階段的碳減排目標重點還是在傳統高耗能行業上,食品行業并不在其列,可一旦真到了政府給食品行業提出碳減排要求的時候,這些東西是過不了關的。希望有關部門和相關行業媒體能夠幫助盡早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食品細分行業低碳標準,為企業提供專業性指導。”
中誠信綠金在報告中對ESG信息披露提出了3點建議:一是建議政策引領,為ESG信息披露規范性提供基礎支持和保障;二是建議要培育市場,“倒逼”企業提高ESG認識和信息披露質量;三是建議發揮示范效應,激發上市公司內核潛力,實現內部優化和良性發展。
專家表示,ESG已成為國與國之間軟實力較量的主戰場,要站在國家戰略高度,建設接軌國際、符合國情的ESG體系,建立中國標準。
值得關注的是,7月25日,深交所全資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正式推出國證ESG評價方法,發布基于該評價方法編制的深市核心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深證100)ESG基準指數和ESG領先指數。據了解,國證ESG評價方法旨在提供適應中國市場的ESG評價工具。同時,該評價方法也聚焦碳達峰碳中和、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國家戰略目標,將國內外ESG評價實踐經驗相結合,探索構建了特色指標體系。在當前國內ESG投資需求愈發旺盛且逐漸走向多元化的背景之下,ESG從底層產品設計到評價指引體系都亟須本土化的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