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6 09:30 瀏覽量:28978 來源:經濟日報
“葡萄酒與文化創意等產業融合是大勢所趨。”10月14日,在山東煙臺舉辦的第十一屆煙臺國際葡萄酒博覽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葡萄酒分會秘書長劉世松表示,煙臺正通過加強與文創旅游等產業的深度融合,不斷延伸葡萄酒產業鏈。
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擁有中國首座葡萄酒博物館、2500畝葡萄園等游覽項目的張裕葡萄酒小鎮游人如織。早在2002年,張裕就開辟了中國第一條葡萄酒工業旅游線路。截至目前,張裕已在全國布局了6家4A級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
2017年,煙臺張裕葡萄酒文化旅游區入選國家首批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目前,葡萄酒主題旅游已成為張裕戰略業務板塊之一,近幾年張裕旅游收入年均增長率達15%,游客總量年均增長率達10%左右。
煙臺是我國葡萄酒產業的發祥地。數據顯示,2017年煙臺市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實現產量32.61萬千升,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4.81億元、利潤27.07億元,分別占全國的32.57%、53.35%和64.03%。
國內葡萄酒三成煙臺造。在煙臺,小葡萄串起了大產業:種植、釀造、消費、文化旅游,葡萄酒全產業鏈模式正在形成,隨著葡萄酒產業快速發展,葡萄酒生產配套行業也逐步形成規模。
不僅如此,在日前舉行的“2018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會上”,煙臺葡萄酒榮登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品牌第3名,僅次于貴州茅臺酒和安溪鐵觀音,連續3年蟬聯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品牌全國葡萄酒類第一名。
在我國發展全域旅游的形勢下,煙臺葡萄酒如何釀造出新的味道?煙臺市將葡萄酒列入重點扶持發展的十大產品集群之一,專門成立了葡萄與葡萄酒局實施協調管理。同時,出臺了《關于加快葡萄酒休閑旅游發展的意見》,出版葡萄酒旅游地圖,進一步整合葡萄酒旅游資源,加快葡萄酒休閑旅游發展,推動葡萄酒產業轉型升級。
總投資3.7億元的龍口市龍湖黃金海岸葡萄基地,由威龍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和興龍葡萄專業合作社共同開發,涉及35個行政村1.2萬戶農民,正逐步打造集葡萄種植、加工、儲藏和餐飲、娛樂、旅游為一體的休閑娛樂中心。“葡萄基地不單盛產葡萄與葡萄酒,更重要的功能是承接三產服務業,豐富了葡萄酒文化特色旅游產品線。”該基地相關負責人說。
推動酒莊集群建設與旅游深度融合,是煙臺葡萄酒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路徑。僅去年一年,煙臺就有張裕國際葡萄酒城項目、萊山瀑拉谷葡萄酒產業集群項目以及蓬萊“一帶三谷”酒莊群的拉菲、仙谷、龍亭、逃牛嶺、安諾等26個酒莊項目開復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0億元,全市建成、在建酒莊達63個。
據統計,2017年納入全市統一監測的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張裕國際葡萄酒城之窗、君頂酒莊、國賓酒莊、黑尚莓酒莊、西夫拉姆酒堡6處景區共接待游客55.3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023萬元。除張裕卡斯特酒莊、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君頂酒莊等景區外,國賓酒莊、文成城堡、泰生小鎮、金色時代莊園、沃族酒莊、金鼎酒莊、古頂酒莊等也相繼推出了葡萄酒特色旅游,葡萄酒文化旅游正加快興起。(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