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0 11:25 瀏覽量:2090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記者薛海軍 孫鶴 通訊員武曉瑞)日前,“呼和浩特海關70年服務內蒙古自治區對外開放成就新聞發布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召開。呼和浩特海關黨組書記、關長詹少彤介紹,一直以來,呼和浩特海關積極主動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詹少彤表示,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區位特點,不斷推進對外開放步伐,外貿規模從1985年的1.6億美元提升至2018年的156.9億美元,增長近百倍,年均增長15%。這其中,呼和浩特海關積極發揮職能作用,一方面助力企業“走出去”,培育形成滅菌乳、番茄醬、雜糧雜豆、調味品等一大批優勢特色出口產業集群,葵花籽、螺旋藻、硅鐵、靛藍等出口量位居全國第一,番茄醬出口位居全國第二;另一方面,推動優質產品“引進來”,檢疫準入凍馬肉、熟制牛羊肉、油菜籽、小麥等16種俄蒙農畜產品,促進燕麥等4種俄羅斯農產品常態化進口,關區凍馬肉、熟制牛羊肉等貨物進口量位居全國第一,為自治區外貿增長作出了海關的積極貢獻。
同時,呼和浩特海關支持壯大地方優勢產業,推動馬鈴薯、胡蘿卜、沙棘、燕麥、高粱及種苗花卉等優勢特色農產品向“一帶一路”國家出口;深度參與口蹄疫區解禁工作,探索先行先試蒙古國區域化引進屠宰活羊檢疫模式,逐步建立“境外無疫區區域化+生物安全通道+邊境指定口岸加工”的跨境動植物生態安全陸路示范口岸;持續擴展“引進優良種用動植物陸空口岸走廊”,帶動地區農畜產業高質量發展。
呼和浩特海關還積極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鼓勵企業“走出去”,在俄羅斯、蒙古國開展境外種植,種植面積超過140萬公頃;實施“境外種植+口岸落地加工”產業發展模式,支持企業將境外種植的糧食運回來加工,在二連浩特口岸形成年加工能力55萬噸、產值超40億元的產業規模,2018年進口糧食23.52萬噸、貨值8546.94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2.88%和7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