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5 10:26 瀏覽量:17746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肇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陳家添)廣東省肇慶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和大西南地區的重要聯結點,扮演著“東融西聯”角色。目前,該市正積極融入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新都市,全力以赴打造康養旅游生態名城。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肇慶市將加強食品、食用農產品安全合作,完善港澳與內地間的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提高大灣區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水平,加強粵港澳食品安全合作,提升區域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高水平打造肇慶(懷集)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共同保障粵港澳大灣區民生穩健發展。
2017年11月,肇慶市作出了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決定。這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提升區域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要求不謀而合。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各地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省、市兩級黨委、政府出臺的《關于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的實施意見》,堅持食品安全“一把手”負總責,落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突出重點工作和關鍵環節,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做到源頭嚴防、風險嚴控、過程嚴管、違法嚴懲,把好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事故底線,多年來沒有發生較大以上級別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形勢穩中向好。
監管監測能力提升工程有新進展。肇慶市食品安全檢(監)測能力建設項目順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具備對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如孔雀石綠、獸藥殘留如磺胺類、沙星類等社會關注焦點問題的檢測能力。肇慶市農產品質檢中心建設項目順利完工;肇慶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于2018年2月完成搬遷工作,在新實驗室開展農產品檢驗檢測工作。
食用農產品市場管理提升工程上新臺階。肇慶市對端州、鼎湖、高要三個區的77家農貿市場開展市場標準化建設提升工程,大力推進集貿市場標準化建設管理。在全市122家農貿市場全面開展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工作,對快檢不合格的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
“放心菜籃子”工程有新成效。全市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20個,省級“菜籃子”基地1個,市級“菜籃子”基地14個;新修定1個省級地方標準和2個縣級地方標準。試運行肉菜流通追溯體系試點項目,覆蓋區域包括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區、四會市、封開縣和肇慶高新區。
食品產業發展提升工程有新舉措。爭取省財政專項扶持資金1050萬元,用于食品工業企業升級改造。年內規模以上企業認證率提高10個百分點,超過90%。
肇慶抓住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有利時機,樹立一個意識、強化兩個抓手、突出三個重點,扎實推進食品安全工作,不斷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樹立責任意識。《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明確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本地區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主要負責人是本地區食品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肇慶市全面貫徹落實文件要求,進一步增加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切實履行好監管職責。同時,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完善對下一級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制度;落實監管部門責任,做好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辦案等監管任務;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督促企業確保生產經營行為持續合法、合規。全面深化與大灣區各城市的互利合作和協同發展,加強食品安全合作交流,加快融入灣區建設。全力打造肇慶(懷集)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大力發展大灣區所需農副產品,加強農業品牌建設和特色農業發展,全力推動食品產業聚集發展。
強化兩個抓手。一手抓示范城市創建工作。肇慶市政府將創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寫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并列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8+3特色指標”,要求全市深入推進創建工作。全市各地各部門不斷增強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責任感,進一步加大投入,規范管理,落實食品安全屬地責任;強化食品安全監管機制,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斷深入推進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設,促進食品安全協同共治,努力構建上下一心、條塊結合、各方參與、齊抓共管的創建工作格局和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一手抓食品安全智慧監管。重點圍繞監管檢查、稽查執法、檢驗監測等業務領域,實施“互聯網+”食品安全監管項目,推進食品安全監管大數據資源共享和應用。通過運用大數據、食品溯源等技術,提升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水平,在食品安全監管的連續性、完整性、科學性上提供更加科學的保障。
突出三個重點。首先,重點推進食品產業升級。食品安全首先是產出來的,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是提升食品質量安全的根本。要切實落實國家、省食品相關產業政策,推進食品相關產業的外引內聯、轉型升級,著力提升食品產業集約化、規模化和標準化水平。一方面鼓勵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走質量發展道路,實施良好生產規范、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另一方面優化營商環境,落實“放管服”要求,促進食品產業健康發展,在食品產業的培育壯大上拿出具體的辦法措施,選準做實一批立得住、長得大的項目,推動食品相關產業發展。第二,重點加強食品誠信體系建設。強化企業食品安全第一責任,培育食品安全誠信環境,推進誠信建設常態化,提高食品領域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使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質量誠信和主體責任意識明顯增強,努力營造“守信受益、失信懲戒、誠信自律”的行業氛圍。通過失信曝光、分類監管和市場退出機制等手段加大對失信企業的懲戒力度,進一步形成健康有序的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和運行機制。第三,重點加強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廣開渠道聽民意,主動征求群眾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不斷加強對群眾,尤其是在校學生的食品安全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市民的食品安全知識知曉率和自我保護能力;繼續開展全方位、多維度的創建宣傳活動,努力營造“人人關注、參與、監督食品安全,人人知曉、支持、參加創建食安肇慶”的共建共享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