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6 09:13 瀏覽量:20151 來源:糖酒快訊
縱觀當下國產葡萄酒形勢,以產區崛起為主打的新思路,呈現出又一新常態動作,如何打出一記“產區+品牌”的組合拳,中國葡萄酒企業紛紛給出自己的答案。
近日,關于2019年全國釀酒行業生產運行情況的信息披露,一經發出引起行業極大的關注。其中,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葡萄酒行業2019年1-8月,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26.79萬千升,同比下降20.99%。
經濟效益方面:2019年1-8月,納入到國家統計局范疇的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154家,其中虧損企業41個,企業虧損面為26.62%。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97.89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1.83%。
數據的背后引發行業關于國產葡萄酒行業未來的思考。誰先成功走出這條道路,誰就能搶先掌握話語權,國產葡萄酒的崛起演變為一場與時間競爭的比賽,而來自沙城產區的先鋒代表——張家口長城釀造集團,以“種子選手”的姿態給出新的借鑒。
沙城產區——中國現代葡萄酒產業的搖籃
作為中國葡萄酒中堅力量,沙城葡萄酒輝煌的復興從產區角度來說,首先離不開沙城產區孕育的獨特風土條件,特別是獨有1200年龍眼葡萄種植歷史,為研發第一瓶干白葡萄酒提供優質原料。
燕山以北,沙城幽幽。據《宣化府志》記載,在明清時代,懷來當地特有的龍眼葡萄就是每年皇室的必備貢品。沙城葡萄酒之所以能在中國現代葡萄酒歷史宏篇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離不開沙城產區氣候環境、地理風土帶來的產區核心競爭力的自然優勢。
沙城地處“懷涿盆地”,產區全年日照時數達3027小時,,單日最長日照時數可達14小時以上,豐富的光照資源有利于葡萄進行光合作用;大陸性季風氣候下,年均溫度為8.9℃,無霜期120-160天。眾所周知,當有效積溫低于1926℃時,才是種出優質佐餐葡萄酒的原必備條件之一,而沙城產區年有效積溫達1623℃遠超標準,12.5℃的平均晝夜溫差為葡萄糖分的積累提供自然保障。
加上以透氣性良好的沙質土壤為主,造就有著“中國波爾多”美譽的沙城產區,位居全國十大產區前列。目前,葡萄產業作為懷來縣特色主導產業擁有鮮食葡萄5萬畝,釀酒葡萄5萬畝,葡萄酒年產量5萬噸,葡萄酒總銷量占國產葡萄酒市場份額的16%。
天然的產區優勢,為沙城葡萄酒抒寫傳奇締造先天優勢。
誕生中國第一瓶干白葡萄酒 從“干酒之源”的沙城葡萄酒說起
何謂“干酒之源”?何謂“中國第一瓶干白葡萄酒”?相較于其它酒類,葡萄酒作為極具“舶來品”標簽化的品類在大多數人的觀點里,易把葡萄酒與國外葡萄酒劃等號,特別是談論到好品質葡萄酒時,進口葡萄酒占據絕對話語權。
其實不然,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國就已經自主研發出干白葡萄酒的工藝,獨立自主,艱苦奮斗,開創先河,實現中國現代葡萄酒工藝的第一次突破。
1956年,國家號召“要大力發展葡萄和葡萄酒生產,讓人民多喝一點葡萄酒”。
1959年,張家口長城釀造集團前身——沙城酒廠響應號召在青梅煮酒車間基礎上,自主設計、自己建造了當時較為先進的果酒車間,生產甜紅甜白葡萄酒和青梅煮酒;這為沙城干型葡萄酒締造埋下伏筆。
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在與周恩來總理交談時,曾幽默地談到“中國很大,但缺少時尚女性和葡萄酒”,促使國家下決心發展自己的干型葡萄酒。
1973年,紅酒泰斗郭其昌來到懷來和涿鹿,走訪沙城酒廠,拉開了沙城葡萄酒“干酒之源”的大幕。
1974年,沙城酒廠就開始著手于干白葡萄酒的生產工藝研究和試生產。在當時的70年代,生產名為“老龍潭牌”的龍眼白葡萄酒。
1975年,國家五部委到懷來調研,認為沙城酒廠的果酒車間,能滿足高品質葡萄酒生產要求,有關部門要緊跟國際潮流,利用沙城酒廠現有條件發展葡萄酒。
直至1976年,沙城葡萄酒迎來歷史性的時刻。沙城酒廠的葡萄酒科研攻關小組在“紅酒泰斗”郭其昌帶領下,成功研發了以我國特有的龍眼葡萄為原料的中國第一瓶干白葡萄酒——沙城干白葡萄酒。就此,也就意味著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干型葡萄酒工藝橫空出世,填補了我國自行研發干型葡萄酒歷史的空白。
無私奉獻,葡萄酒轉型。1978年,輕工業部將重點科研項目《干白葡萄酒新工藝的研究》任務下達給輕工業部食品發酵研究所和沙城酒廠,由輕工業部高級工程師郭其昌擔任項目負責人,沙城酒廠抽調22人參與該項目的研究,共計16項科研課題。80年代初,該科研成果紙質資料免費向行業推廣,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使得干型葡萄酒技術在全國得到推廣普及,中國葡萄酒產品改型取得成功。
1980年3月,自西德和美國引入的13個品種(白8紅5)54000株苗木空運至北京并轉沙城酒廠葡萄母本園定植,這是我國首次大量地引進釀酒葡萄品種;至此,中國葡萄酒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干白葡萄酒投入生產后,于1977年走出國門,先后出口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0余個國家。既驚艷了世界,也為國家出口創匯,沙城葡萄酒光榮的完成了重大的歷史使命。
民族品牌,時代力量。1979年,沙城干白葡萄酒與茅臺、五糧液一起榮獲國家質量獎金獎,同年在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榮獲了“全國名酒”榮譽稱號。1981年,輕工業部為沙城酒廠頒發《干白葡萄酒新工藝的研究》科技三等獎榮譽證書,在1987年,《干白葡萄酒新工藝的研究》科研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中國葡萄酒科研項目獲得的第一個國家級獎項。
從“酒旅融合”發展到“產區+品牌”先鋒 打造國產葡萄酒民族品牌代表
長城釀造集團正在實施“白+紅”雙輪驅動,沙城老窖、沙城葡萄酒名酒復興戰略,沙城葡萄酒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沙城酒莊1979全國名酒紀念版龍眼干白,沙城酒莊奔300、奔400干紅葡萄酒等新品已陸續推出,其余戰略產品仍保持著神秘,將在2019年秋交會重裝亮相。
作為“雙輪驅動”戰略之一的沙城葡萄酒,在坐擁河北、立足華北、輻射全國的經營方針上,將秉持文化傳承、工匠精神,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酒旅融合”發展道路。
依托5000平米的中國第一瓶干白葡萄酒的果酒車間,以及存有大量的原始生產科研資料等歷史文物,張家口長城釀造集團計劃在此基礎上建造中國第一瓶干白葡萄酒博物館,打造葡萄酒文化中心、儲藏中心、品鑒中心、體驗中心、培訓中心;并在廠區內開辟專區,提供平臺展示沙城產區代表性葡萄酒企業,為沙城產區以及沙城產區葡萄酒品牌影響力的擴展提供解決方案。
此外,長城釀造集團沙城酒莊將建設成為生態、花園式酒莊,打造“酒旅”為主題的特色旅游項目,通過葡萄酒主題文化產品、旅游產品,以及葡萄酒品鑒等活動,引導農戶建設觀光采摘園、家庭農場、現代農莊,衍生產業鏈條,開創“葡萄酒產業+人文旅游+生態旅游”的新型多維度發展模式。
好品牌來自優質產區,好產區需要優質品牌。在強身健體、以身作則的同時,張家口長城釀造集團將依托懷來打造“中國一流、世界知名”國際葡萄酒之都的契機,在“產區+品牌”的模式探索上,亮出答案。
告別單打獨斗的單人作戰,國產葡萄酒進入以產區為概念的集體作戰時代。沙城產區素有“中國波爾多”的美稱,特殊的風土表達,混天然成為產區競爭中天生的優勢力。沙城葡萄酒作為沙城產區的明星品牌,地方政府+區域名企“強強聯合”的動作下,實則打出一記名副其實的組合拳,落腳到終端的產品上,就是一次“產區賦能”的完美表現。隨著消費升級和品牌強度遞增的趨勢,以產區為引領,以沙城葡萄酒品牌為先鋒,向市場強勢輸送“產區+品牌”的認知記憶。
品味張家口長城釀造集團“酒旅融合”、“產區+品牌”的戰略規劃,實現沙城葡萄酒品牌二次騰飛的背后還透露著更大的表達——打造國產葡萄酒民族品牌。這顆華北大地上璀璨的“明珠”,值得行業共同期待。
上一篇:瓊漿出岱下 飄香七十載 ——泰山酒業集團榮耀70年發展歷程
下一篇:如何Get年輕人的味 新文化社交典范“石花·花間一壺酒”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