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2 10:18 瀏覽量:29414 來源:農民日報
讓普惠金融真正助農解困
——重慶農擔“1+6”信貸擔保綜合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鄧俐
被譽為“粉條之鄉”的重慶市榮昌區河包鎮,粉條產業是其優勢產業,但近年來因資金短缺難以擴大生產。重慶市農業擔保有限公司(下稱重慶農擔)累計提供6420萬元擔保貸款解了燃眉之急,避免了企業因資金緊張而倒閉的“命運”。同時,重慶農擔借助行業優勢資源,為河包鎮量身定制《粉條特色小鎮實施規劃》,科學合理地優化整體布局,延伸產業鏈,實現小鎮產城融合。
據了解,重慶農擔自2006年成立以來,一直扮演著“救火隊長”的角色。截至目前,重慶農擔已累計為12739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貸款146.2億元,涉及800多個鄉鎮,6400多個村社。其中,貧困區域占50.2%,讓農業普惠金融成現實。
“1+6”綜合服務,支持鄉村“五大振興”
“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臨的現實問題。重慶農擔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拓創新出“1+6”農業信貸擔保綜合服務,以擔保為主線,延伸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合作社)創業股權投資引導基金、《農哈哈》農業網貸中介服務平臺、《渝哈哈》精品農業電商保后管理平臺、《問哈哈》農業咨詢服務平臺、《找哈哈》農業經營項目共享平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運營推廣,讓金融服務更接地氣,真正幫農民解決難題。
重慶農擔較早的客戶之一“80后”的趙一九,從種植馬鈴薯和紅薯起步,到逐步涉足農產品加工業及電商銷售,每個階段的升級轉型都得到重慶農擔的支持。隨著公司規模漸漸做大,產業鏈逐步延伸,在此過程中一度受制于農產品加工流動資金短缺問題,《農哈哈》農業網貸中介服務平臺及時伸出援手,100萬元的P2P融資從資金申請到放款僅用兩周時間,無需任何抵押,解了燃眉之急,明顯降低了融資成本,保障了經營主體產業的穩定發展。
趙九一的農產品現已廣開銷路,年銷售額達3000多萬元,其中10%的“三品一標”農產品,重慶農擔以《渝哈哈》精品農業電商平臺和現代農業品牌促進服務中心為載體,參與“互聯網+農產品出村工程”,通過電商平臺對產品宣傳、推廣、銷售,暢通買賣雙向渠道,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重慶農擔面向全市村、支“兩委”等人員推出直接授信不超過70萬元的“帶富貸”標準化產品,重點支持基層黨員、復員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回鄉知識青年(“80后”雙創人員),調動多方積極性,促進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的導向,吸引各路人才“上山下鄉”打造堅強的農村基層組織,助推組織和人才振興。
通過創業股權投資專項支持農田易機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項目,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節約集約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現代、生態、特色農業發展,助推生態振興。
堅持姓農為農不脫農
建立健全財政支持的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財政金融協同支農的機制創新,是解決農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的有效途徑。
據悉,重慶農擔是重慶市唯一加入按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組建的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的省級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實收資本從2006年的1000萬元到2018年的12.94億元。
12年來,重慶農擔一直在“三農”金融領域探索,從最初支持的對象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到專注于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的生產型金融需求,擔保資金鎖定在10萬-300萬元。
據統計,僅2017年,重慶農擔共計為6799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出具同意擔保批復31.19億元,“擔保經營主體農業生產總值增加率達18%。”負責人說。
截至目前,重慶農擔相關業務已覆蓋重慶全市各農業區縣800多個鄉鎮、6.4萬多個建制村,“短鏈化、垂直化管理”是其深耕“三農”金融領域的法寶。
重慶農擔負責人介紹,重慶農擔通過不斷向全市各個區縣、鄉鎮輸送“正能量”,助推農村金融實現“從貸款難到融資擔保貸款不再難;從缺乏農村信用意識,到維護農村信用并具備金融意識;從農業經營主體找補貼,到主動發展產業獲得收入和補助”。
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是重慶農擔應有之責。“通過區域分公司進行駐地化管理,區縣分公司分步落地,以鄉鎮、村社為切入點,進行批量業務開發及挖掘,同時充分創新發揮行政資源優勢。”重慶農擔負責人說。
作為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支持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發展農業生產,促進產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是重慶農擔肩負的使命。“鉆豬圈、進雞舍、跑田坎是我們的工作日常,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曬、睡地板、兩腳泥是我們的真實寫照。”就這樣,一群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擔人一步一個腳印,用雙腳丈量著8.2萬平方公里土地。
目前,重慶農擔建立了“10個區域性分公司+5個區縣級分公司+33個區縣農業部門聯絡站+N個鄉鎮代辦點”的立體式架構,有效延伸了金融服務的觸角。
同時,重慶農擔與重慶市財政和29個區縣共建4.3億元的風險保證金,并通過旗下《農哈哈》農業網貸中介服務平臺,發揮鰱魚效應,推動銀行結合農業生產經營貼點,專項開發產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他們的目的是建立覆蓋全市、貼近主體、上下聯動、緊密可控、運行高效的服務網絡體系。
此外,重慶農擔總結推廣出“3321”標準化農業信貸擔保調查評價方法,推出村居基層干部“帶富貸”、三品一標“標識貸”等可復制、可推廣的擔保產品,有效提高風險識別能力,精準提供農業信貸擔保綜合服務。
農業金融服務需向多元化發展。記者獲悉,重慶農業擔保以政策擔保為基礎支撐,互聯網農業金融、創業股權投資資金為補充,形成了短、中、長期信貸產品全覆蓋。
“未來,公司將切實進行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一方面繼續推進服務重心下沉,著力支持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重點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加大基層宣傳推廣,讓廣大農民知曉,直接便捷獲取服務;另一方面做好業務模式和擔保產品創新,抓緊標準化農業信貸擔保產品落地生根,加速落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業股權投資支持高標準農田宜機化建設、數字普惠農業擔保示范區、4.0大數據智能化信用評價綜合業務平臺系統建設等方案,及時向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產品和服務,增強農民獲得感,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重慶農擔負責人如是說。(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