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av影片在线播放-久久这里只有精品热免费-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逼逼-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頭條 > 正文

先市醬油:舌尖上的國家非遺 百年以德釀造手工珍品

2021-03-12 16:26   瀏覽量:25044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中國食品報四川報道

  瀘州,一座釀造幸福的城市,酒油飄香。

  在合江,先市醬油“調和五味,口福萬家”,是“中國醬油傳統釀造的活化石,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從1893年至今,先市醬油百年堅守傳統技藝,以德釀造,以質興業,成為合江乃至中國醬油界的一張靚麗名片。

  3月4日,四川大學、四川省微生物學會、瀘州職業技術學院、中國食品報等專家一行調研指導四川瀘州合江醬油釀造產業,走進先市醬油釀造園,品味獨樹一幟的傳統手工醬香。

  6000余口曬露缸飄醬香

  走進先市醬油園,古色古香,寧靜清幽,醬香在鼻尖縈繞,仿佛遺世而立的桃花源。青瓦白墻,屋檐飛揚,門樓精致,古典、開朗兩相宜,怪石花草,綠蔭翠竹,點綴其間。

  沿著石板小路慢慢深入,來到先市醬油的百年曬露發酵場。在赤水河畔約45度的山坡上,整齊排列著6000余口曬露缸,宛如頭戴棕帽、竹帽的衛兵,景象壯觀。

  據先市醬油公司辦公室李主任介紹,這個位于赤水河下游的醬油發酵場建于清光緒末年,面積9000平方米,地勢開闊,斜坡建造,三到五年時間晝承日光,夜接河露,是日曬夜露醬油的優良場所。

  在一些缸中央的竹籃里,色澤棕虹的醬油十分誘人。用小勺盛起一點,味醇柔和、清香回甜,唇齒間的濃郁醬香久久不散,這時間的味道令人驚艷。

  曬場旁是先市醬油的百年作坊,建筑面積約806平方米,多院落組合,條石砌基,木穿斗結構,懸山式、歇山式混合型屋蓋,小青瓦屋面,是川南古民居建筑釀造作坊的杰出代表。在這里,合江縣先市釀造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馬超收藏了古農具、古床、古器等形式多樣的稀罕物件,文化氛圍濃厚。

  自然與人文結合,醬香與美景交融,這方50多畝的醬園如同意蘊豐富的國畫,讓人流連忘返。

  獨特環境下手工釀造精品

  2014年,先市醬油釀造技藝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9年,先市醬油釀造作坊群被國務院列入“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其他地方想建先市醬園不得行,關鍵在于三個要素——地域環境、原材料、傳統工藝。”李主任說。

  合江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型,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357天。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豐沛的優質水資源,適宜于多種農作物的生長,為先市醬油的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也為先市醬油提供了理想的釀造環境。

  “釀造先市醬油只有四種原材料,鹽、小麥、黃豆、水。自貢優質的井鹽和赤水河甘甜的河水,是上天為合江提供的天然優厚條件。”他介紹到。

  在傳統工藝上,先市醬油的釀造要經歷浸泡大豆、蒸燜大豆、攤涼豆料、拌和面粉、制曲、移料入缸、天然曬露發酵、自然浸出取油、暴曬濃縮、靜置澄清、過濾滅菌等十余個環節。

  清純的空氣和充足的日照,為曬露缸里的醬坯提供了活躍的天然菌種。日曬雨淋三到五年,承接陽光雨露,造就先市醬油獨特的風味。李主任表示,離開了先市,就釀不出先市醬油。

  由于全手工制作,先市醬油的產量并不算大,但它始終堅持傳統釀制技藝,具有“醬香濃郁、味美醇厚”的特質,無愧為“中國醬油傳統釀造的活化石”稱號。

  “四川省供銷系統產品優質獎”、西博會名優農產品、“四川老字號”、“瀘州市首屆知名商標”……先市醬油先后獲得了許多極具含金量的榮譽。

  百年老號堅持以質興業

  百年堅持,一個信仰,以德釀造,以質興業。先市醬油傳統手工技藝歷史始于漢、興于唐、盛于清,而先市醬園始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元年(1736年),隨著川黔官辦鹽岸的建立,赤水河鹽運興盛,先市鎮鹽商船戶、纖夫云集,醬油作坊增多。

  “赤水河,萬古流。上釀酒,下釀油。船工苦,船工愁,好在不缺酒和(醬)油”,這首赤水河流傳的船工號子反映了古代赤水河區域醬油業的興盛,也表明赤水河不僅有茅臺、郎酒等美酒,更孕育出傳統佳釀,即先市醬油。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先市鎮鄉紳袁映濱(字海宗)創業“江漢源”醬園。為促進醬園業興旺,在釀造、制曲、發酵時,在廠區內三官廟祭祀天官、地官和水官,以保佑制曲、發酵過程中氣候、溫度、濕度等適中,保證醬油品質好、出油率高。

  民國中期,“江漢源”醬園與鎮上另兩家醬園廠合伙經營,更名為“同仁合號”。“同仁合號”醬園有天然曬露發酵缸600多口遺存至今;并有多家醬油銷售店鋪,其中一家至今仍在經營。民國期間,先市醬油遠銷香港。

  1956年,“同仁合號”醬園經公私合營,更名為“同仁合號先市醬園廠”。20世紀60年代末,“同仁合號先市醬園廠”改制為國營“瀘州市合江先市釀造食品廠”。2000年改制為民營。

  百年時間,傳承的不僅是技藝更是文化,沉淀了先市醬油的氣度與底蘊。

  深刻變化掀開發展新篇章

  如今的先市醬油,規模由小變大,名氣由近及遠,深受大家喜愛。在李主任看來,董事長馬超功不可沒。他談到,馬總是在2006年接管先市醬油的,當時公司瀕臨破產。原因在于2000-2006年,有六個合伙人經營,每人經營一年,上一年光取醬油不投料,下一年就無油可取,糾紛不斷,管理不善。

  在他看來,董事長馬超有四個主要的貢獻,給先市醬油帶來深刻變化。

  企業不斷發展,技藝得以傳承。“馬總把之前的老員工請回來,系統規范地學習釀造工藝,形成體系。”他說,十多年來,先市醬油陸續培養出國家級、省級、市級傳承人。對于馬超來說,文化比經濟更重要。

  規模擴大,實現從家庭式作坊到規模式醬園的轉變。1893-2006年,廠里幾乎沒有變化,規模、曬露缸、產量差不多。在馬總引領下,占地擴大到五十畝,天然曬露缸由六百口到六千口。

  品質穩步提高。如今的先市醬油是合江乃至瀘州市傳統釀造醬油的優秀企業,品質經得起檢驗。2019年,“三年熟成”產品獲得四川省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金獎,同時也獲得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銅獎。

  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提升。從2013年到現在,受到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的關注與傳播,先市醬油逐漸走向四川,走向全國。

  赤水河畔,質樸古鎮,彌漫著手工釀造的醬香。先市醬油,舌尖上的非遺,為千家萬戶的生活增添滋味。


 
分享到:

上一篇:四川正式啟動第四屆“中國質量獎”申報與提名推薦工作
下一篇:醬香白酒博士后科學研究院成立 助力京貢臻藏酒高品質服務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