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2 12:21 瀏覽量:16861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記者 袁國鳳
截至2020年底,我國共有檢驗檢測機構4.9萬家,成為全球增長最快、最具潛力的檢驗檢測市場。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是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手段和貿易便利化工具,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質量管理的“體檢證”、市場經濟的“信用證”、國際貿易的“通行證”。其本質屬性是“傳遞信任、服務發展”,具有市場化、國際化的典型特性。截至2021年底,我國共頒發產品、管理體系、服務認證證書302萬張,涉及87萬家企業和組織,頒發認證證書和獲證組織數量居世界第一。其中,產品認證(包括強制性產品認證、自愿性工業產品認證和食品農產品認證)證書139.1萬張、管理體系認證證書157.6萬張、服務認證證書5.3萬張。
保障安全“底線”
拉升質量“高線”
對于消費者而言,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可以從供給端發揮“保底線”“拉高線”的作用,加強市場準入管理,引導企業加強質量管理,促進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可以從需求端為消費者提供質量證明,指導消費行為,增強消費信心,更好保護消費者權益。近年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涉及安全、健康、環保等17類103種產品依法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累計頒發有效CCC認證證書45.5萬張,避免消費者遭受產品安全傷害。針對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等問題,開展App安全認證工作,在網上購物、地圖導航等19個領域頒發證書56張,覆蓋支付寶、云閃付、百度地圖、蘇寧易購等常用App,引導消費者選用安全產品;在金融、交通、電商等行業開展數據安全管理認證試點,加強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安全保護。
為適應高端消費、智能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的發展趨勢,在食品農產品、消費品和生活服務領域,大力推行有機產品、綠色產品、智能家電等高端品質認證和商品售后服務、養老、健康、金融等服務認證,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營造放心優質消費環境。全國共有1.5萬家企業獲得2.4萬余張有機產品認證證書,有機產品年銷售額突破800億元。實施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將快遞包裝等近90種產品納入綠色產品認證范圍,頒發綠色產品認證證書18萬余張、獲證企業2萬余家,有效增加綠色產品供給,引領生態綠色消費。
深入實施“三同”工程
加強企業質量管理
深入實施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鼓勵企業按照相同標準生產達到相同質量水準的出口產品和內銷產品,建設“三同”公共服務平臺,幫助消費者不出國門也能享受到與國際市場同等的消費品質。目前,“同線同標同質”已從食品農產品擴展至一般消費品,“三同”公共服務平臺上的“三同”產品近1萬種、企業約3000家。
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是國際公認的質量管理優良方法,可以幫助小微企業增強質量管理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為此,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運用認證手段幫助小微企業建立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提升質量管理能力。全國各地共出臺265項激勵政策,為超過9萬家企業免費培訓37.4萬人次,127家認證機構為36個行業的5639家小微企業實施精準幫扶,取得明顯成效,通過提升小微企業質量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市場供給產品和服務質量。
此外,通過強化認證市場監管,提升認證公信力。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平臺可及、數據可靠、消費者可見、產品可溯”的CCC認證證書電商平臺聯網核查機制,推動線上線下監管一體化。與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唯品會、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開展CCC認證證書聯網核查,對接“云橋”數據接口,實時核查平臺銷售CCC產品的證書狀態,對無證書或者證書失效的直接攔截或者下架處理。2021年,電商平臺聯網核查CCC證書共計8176.9萬次,涉及商家171.8萬家,因無證書或者證書失效等原因攔截下架CCC產品共計128.3萬件。與此同時,對認證從業機構組織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覆蓋兒童用品領域的6家CCC指定認證機構,對認證違法違規問題予以嚴肅處理,督促認證機構嚴把發證質量關;對與消費者密切相關的CCC產品、有機產品進行重點抽查,發現不符合認證要求的產品立刻督促認證機構暫停或者撤銷相應認證證書,并公布抽查結果,切實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規范檢驗檢測市場秩序
推進檢驗檢測機構改革
從民眾最現實的利益出發,以民眾反映問題最多的生態環境等領域為重點,著力推進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開展專項整治。近3年來,全國累計檢查檢驗檢測機構4.47萬家次,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案件6000多起,撤銷、注銷876家檢驗檢測機構資質,移送公安司法機關21起違法案件。集中整治利用網絡交易平臺違法售賣假冒檢驗檢測報告、檢驗檢測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全國共督促1886家網絡交易平臺核驗48萬家平臺內經營者資質,處置違規經營者5023家,立案查處相關違法違規案件31起,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4起。積極創新監管方式,上線開通“檢驗檢測報告編號查詢”平臺,累計查詢量已超150萬余次。
全面實行檢驗檢測資質認定告知承諾制度,推行網上審批,試行電子證書,壓縮許可和技術評審時限。檢驗檢測機構從申請到獲準證書開展服務,所需時間從80個工作日壓縮到40個工作日。全國通過告知承諾辦理資質認定許可2900件次。已有29個省實施網上全流程辦理。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檢驗檢測機構近4.9萬家,當年出具檢驗檢測報告近5.67億份,營業收入3586億元,近3年年均增長率達14.7%,成為全球增長最快、最具潛力的檢驗檢測市場。
此外,通過強化檢驗檢測技術支撐作用,以食品、紡織、電器等民生消費領域為重點,組織實施19項國家級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和盲樣考核,推動檢驗檢測機構提升技術服務水平。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家質檢中心管理的意見》,進一步嚴格國家質檢中心建設標準。
免費公開全部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行業標準197項,便利廣大從業機構學習運用,降低機構經營負擔。組織舉辦2021年“世界認可日”“全國檢驗檢測機構開放日”等主題活動,發起成立檢驗檢測促進產業升級創新聯盟,推動行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正式上線認證認可標準化、檢驗檢測報告編號查詢和合格評定服務企業“走出去”等3個信息服務平臺。
上一篇:打造“全國預制菜產業之都” 肇慶譜寫“食在廣東”新故事
下一篇:最高檢發布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典型案例 犯罪案件呈現四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