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6 10:07 瀏覽量:26126 來源:食品網
中國白酒因工藝不同衍生出不同品味的香型特點。在品質消費時代,醬酒被更多人熟知和接受。走得長遠還得靠堅守質量底線。在茅臺鎮醬酒核心產區內,作為醬酒“老字號”的榮和燒坊,一款貢河國酒浮出水面,品質堅守秉承傳統工藝古法釀造,上市不久已贏得不少忠實“鐵粉”。
醬酒回歸“喝”的價值
近年來,從品類熱到品牌熱,醬酒已經站在白酒消費的金字塔尖上。對原料、產區、工藝、年份的高要求,讓醬酒具備得天獨厚的品質優勢,牢牢占據了優質消費群體的心智,滿足其品質消費的飲酒需求,并且形成巨大的個性化消費空間。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白酒市場總營收規模達到6033.48億元,總利潤規模達到1701.94億元。其中,醬酒品類營收為1900億元,實現利潤為780億元,僅憑約8%的產能便貢獻了白酒行業45.8%的利潤率。據業內預測,未來3-5年醬香型白酒市場將擴容至2000億元以上。
在2021天津秋季糖酒會上,北京正一堂戰略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談到,醬酒熱一直都是確定性話題,這基于三方面的基礎。一是高品質醬酒是稀缺的,2024年之前這個現象都不會改變,這是醬酒熱的關鍵;二是優質醬酒品牌是稀缺的;三是消費需求升級和優質醬酒剛需群體擴容趨勢是不可逆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費升級和味覺革命的帶動下,醬酒市場在不斷調整中提質升級。很多專家認為,醬酒已經到了“理性消費價值回歸的新周期”,必須讓醬酒回到“喝”的基本價值軌道上來。
在這條高增長賽道上,醬酒企業將快速優勝劣汰,品牌陣營形態逐漸明朗。面對激烈的中場競爭,醬酒企業紛紛意識到堅持長期主義的重要性,而關鍵還是在于品質的堅守。
“醬酒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三個方面,分別是工藝和質量的關系,醬酒和生產環境、地理位置的關系,以及企業與經銷商、供應商、消費者之間的關系。”酒業泰斗季克良曾這樣說道。
隨著醬酒的全國化普及,醬酒傳統的釀造工藝成為品質標識。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能慢下腳步、靜下心來釀造的終會贏得市場,慢工往往能出細活,匠心方能贏得消費者的真心。
品質醬香離不開傳統工藝
當前,醬酒市場和產業的集中度、成熟度不斷加深,頭部企業增速迅猛,體量差距逐漸拉大,規范化、品牌化的同時,醬酒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新銳醬酒品牌的出路在哪里?對于貢河國酒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秉承傳統釀酒方法,腳踏實地以匠心生產高品質醬香酒。
茅臺鎮酒業發展史上,三家釀酒作坊是醬酒的源頭,當時稱為“燒房”。按開設時間是“成義燒房”(1862年建),其次是“榮和燒房”(1879年建) 、“恒興燒房” (1929年建),在如今茅臺鎮“中國酒都博物館”依然保留著歷史遺跡。
榮耀百年的榮和燒坊,是傳統工藝的開創者和傳承人,為今天的貢河國酒注入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品質基因。在榮和燒坊的加碼下,貢河國酒充分融入符合高端人群需求的傳統醬酒元素,展現獨有的茅酒品質與文化特點,打造具有厚度、高度的品牌。
貢河國酒傳承中的老味道
質量已成為貢河國酒開拓未來市場的基因,中國紅牌集團董事長、貢河國酒品牌創始人葉志聰表示,在新消費時代,貢河國酒要做的是對茅祖酒工藝的堅持、對醬酒品質的嚴格把控和對消費者健康的堅守。
高品質的貢河國酒,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晶。茅臺鎮不可復制的自然地理環境,是保持貢河國酒高品質的先決條件。而匠心傳承百年醬酒釀造工藝,是貢河國酒立足中國酒界的制勝法寶。
正如“匠心農作”的老醬酒,貢河國酒堅持古法純手工釀造,回歸茅祖酒的老味道,返璞歸真。從投料到出廠要經歷35道工序、165個工藝環節,貢河國酒在堅守傳統工藝的同時,進一步細化流程,提高酒體質量,為品質注入了更為精細的注解。
“端午制曲、重陽下沙,經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基酒生產周期長達一年。”貢河國酒釀造生產嚴格以二十四節氣為時間參考,實行“三高”“三長”原則,構筑起堅實寬闊的品質壁壘。
值得一提的是,貢河國酒選用十五年以上窖藏陳釀的基酒,多種酒體勾調,再貯存一年,方可出廠。定位高端茅香型,貢河國酒以時間換“空間”,在歲月流轉中成為會說話的收藏品,以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獨特風格征服消費者。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秘藏工藝,成就稀世佳釀。貢河國酒這樣一款有故事、有文化、有品質、有價值的好酒,值得更多人分享。
(葉歌觀酒)
上一篇:酒業觀察:新國標正式實施,能否解決好“酒精門”“勾兌門”問題?
下一篇:四川蒲江“三湖春”雜柑品種通過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現場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