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 15:11 瀏覽量:16522 來源:中國食品報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總書記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本報訊 (記者 劉彤)制造業的水平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隨著勞動力資源減少、國際競爭加劇,我國的制造業企業在轉型升級中面臨較大的挑戰,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存在規模小、利潤薄、研發能力弱、管理不科學規范等問題。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表示,新質生產力是未來中國發展的新的增長極,可推動我國制造業補齊短板。
胡成中表示,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到“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針對企業發展,提出“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催生了一系列創新技術和新的生產方法,成為推動傳統制造業升級的關鍵驅動力。
胡成中認為,對制造業來說,形成新質生產力就是要進一步激發技術創新活力,持續發力科研和人才培養,充分發揮新型人才價值,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和平臺,實現制造業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轉變。
胡成中建議,一是打造制造業新型勞動者隊伍,包括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加大技術幫扶力度,充分利用好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資源,加大產、學、研的融合力度,鼓勵高校相關專業與企業“結對”,安排教師、研究生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讓研究人員了解企業的真實需要,也讓企業知道如何實現技術創新,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讓技術升級落地。二是用好新型生產工具,特別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賦能新興產業發展。技術層面,要補短板、筑長板、重視通用技術,產業層面,要鞏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前布局未來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適時、適度公開一些國有技術成果,為企業提供技術轉型升級的助力。針對中小型私營企業技術能力不強的問題,國家可以考慮適時將一些不涉及國家安全和產業機密的、非尖端但在全球仍有競爭力的國有科研成果、技術資料解密,無償或以象征性價格轉讓給中小型企業,讓這些企業能夠少走一些彎路,節約時間和資源。三是塑造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生產關系,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加強對企業技改扶持資金補貼的管理和機制調整。對于申報各類技術創新的企業,除了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外,更應加強監管和資質審查,把有限的資金真正劃撥給認真實踐技術創新的企業。
《中國食品報》(2024年03月05日03版)
上一篇:張學武代表:民營企業出海進入新階段,“產業輸出”探索新增長點
下一篇:王彩云代表: 加強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加快形成奶業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