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4 10:36 瀏覽量:26084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生姜不僅是老的辣,老生姜中難纏的姜絲,更有可能給食品生產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
前段時間,冷凍食品微信公眾號報道了某企業的水餃中,被投訴吃出一段“麻繩”。多位用戶在后臺留言表示,這個“麻繩”可能是姜絲、蔥絲或肉筋。比如出現在餃子餡中,常被誤認為是豬毛、麻繩等的物體,其實就只是姜絲……
具體到事件本身,由于沒有對異物進行檢測,我們無法判斷異物的真實成分,但既然有這么多專業粉絲留言,不妨打破砂鍋問到底,這個“麻繩”有沒有可能是姜絲、蔥絲或肉筋呢?
記者采訪了多位從業20多年的資深人士,看看他們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以及在餡料加工過程中,應如何避免這種“事故”發生。】
本報記者 姚冰冰/文
回顧:水餃中疑似吃出“麻繩”生產廠家被投訴
月10日晚,江蘇淮安市清江浦區某餐廳的負責人高女士告訴媒體,去年11月14日凌晨,有4名客人到餐廳點了3份豬肉三鮮水餃,一人未吃。在就餐過程中,3名客人反映在餃子當中吃到了異物,細線一般的東西,嚼不爛。“類似于動物的毛發,或者是細細的麻繩。”
高女士說,兩名顧客當場嘔吐,一名顧客出現腹瀉癥狀。隨后,餐廳方面趕緊把客人就近送到了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就診,兩人住院治療,餐廳承擔了2000余元的醫療費。隨后經數次協商,餐廳給兩名住院的顧客予以賠償,標準為每人4000元、外加價值590元的餐券。
“感覺太冤枉了,餃子都是包裝好的速凍食品,是我們從外面買的,又不是我們人工包的。”高女士說,當天顧客食用的是河南笑臉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花想顏水餃,公司廠址位于新鄉。事發后,餐廳方面當時還剩余多袋同批次的水餃。為一探究竟,她曾讓人打開一袋煮熟,之后將餃子一一打開查看餡料,結果同樣發現有細繩狀的異物,隨后他們將剩余的水餃全部封存起來。
據高女士介紹,事發后,他們曾通過該品牌水餃的業務員,試圖聯系廠家討個說法,未果。無奈之下,他們向廠家所在的延津縣食藥監局投訴反映,并提供了相關的視頻等資料。
觀點:“麻繩”有可能是姜絲
上述事件經冷凍食品微信公眾號報道后,后臺評論很激烈,如“我怎么看到像姜絲”“姜絲或大蔥絲”“姜絲姜絲”……我們先從呼聲最高的“姜絲”說起。姜在炒菜、拌餡時起到調味作用,應用非常廣泛,很多食品工廠加工水餃都要用姜調味,姜絲到底有沒有可能混進餃子餡?
資深從業者王某介紹,幾年前,自己處理過一起“消費者投訴餃子里吃出‘豬毛’”的事件,其實所謂的“豬毛”是一團姜絲。姜絲凍后發白微微偏黃,看起來很像沒有弄干凈的“豬毛”,但用打火機燒后無蛋白燒焦的味道。
河南云鶴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研發副總經理張力爭說,姜絲有沒有可能混進餃子餡,主要看食品廠家使用的設備。以前食品廠家常用小型絞肉機或小型盤式切菜機處理姜,姜絲確實不易切斷,所以還是有這種可能性的。
“嫩姜相對容易切碎,老姜失水后易出絲。留意觀察的話,家庭烹飪過程中切姜,也偶有姜絲出現。”冷食生產管理專家關文科介紹,從業多年,自己在水餃生產過程中也發現過姜絲,而且這種情況很難避免。
他解釋,主要是很多企業用絞肉機處理姜,由于把姜單獨放進絞肉機里很難絞成姜末,企業需將姜和肉按照既定比例放進去,這個過程中可能產生成團的姜絲。如果不及時處理,姜絲很有可能混進餃子餡。
延伸:難纏的還有干蔥葉、肉筋等
俗話說,打斷骨頭連著筋,藕雖斷了絲還連……可見這類“筋”和“絲”有多難纏。不只是姜絲,蔥絲、芹菜絲、肉膜等也會引發類似的麻煩。
“芹菜絲、蔥絲等纖維,很容易纏繞在機器的絞龍上。”關文科說,他也處理過異物疑似“塑料”的投訴,用打火機燒有蛋白燒焦的味道,其實這是因為肉上的薄膜干了,加工后很像“塑料”。
張力爭表示,報道中出現的異物,可能性最大的是姜絲,也有可能是干蔥葉。干蔥葉在多次攪拌后的狀態也會很像“麻繩”,當然也不排除異物是麻繩的可能,因為一般都用麻繩捆菜。“評論中還有人說像肉筋,肉筋多次攪拌后的狀態應該像‘塑料’,和該新聞事件中的圖片不太一樣。”
應對:如何避免這種“事故”?
姜絲、蔥絲、肉筋等對人體雖沒有壞處,但對消費者來說畢竟是一次不愉快的體驗。那么,食品廠家該如何避免這種“事故”呢?
“試過好多設備,如切菜機、切丁機、粉碎機等,老姜姜絲還是切不斷,長長的姜絲堆在里面出不來。用斬拌機加工,也是切不斷姜絲。”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在一些食品行業論壇里,就有人幫忙讓推薦姜末加工設備,解決姜絲問題。當時網友出的招是:先粗碎后細碎二次切碎、某品牌姜泥機、某品牌切蔬菜機等。
張力爭也表示,現在很多企業已經使用專業的姜末加工設備,來規避這些問題。
“前處理過程中,看到成團的、集中的纖維一定要剔出去,直接扔掉或補凍后二次放進絞肉機;也可以從設備選型上優化,改用斬拌機或專業的姜末加工設備。”關文科說,目前,他所在企業的高端水餃是取姜軋碎,用過濾后的姜水代替姜末,完全避免姜絲出現。
他補充道,一旦有投訴發生,即便是對人體無害的姜絲或肉上的薄膜,廠家也要高度重視,積極處理,第一時間消除消費者心中的顧慮。“其實回到該事件本身,判斷到底是不是姜絲很容易——用打火機燒,姜絲和麻繩的味道是不同的。”(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
上一篇:中國速凍食品市場規模超1200億
下一篇:南通警方破獲制售假酒案 查扣假酒千余箱